|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概述 | 第9-10页 |
| ·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0页 |
| ·偏心支撑钢框架与中心支撑钢框架、纯框架的比较 | 第10-13页 |
| ·偏心支撑钢框架体系国内外研究 | 第13-19页 |
| ·偏心支撑钢框架体系国外研究 | 第13-17页 |
| ·偏心支撑钢框架体系国内研究 | 第17-1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偏心支撑钢框架的设计 | 第20-25页 |
| ·概述 | 第20页 |
| ·偏心支撑钢框架设计 | 第20-25页 |
| ·耗能梁段设计 | 第20-22页 |
| ·耗能梁段以外其他构件设计 | 第22-23页 |
| ·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25-34页 |
| ·有限元法概述 | 第25页 |
| ·有限元法计算步骤 | 第25-26页 |
|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26-27页 |
| ·结构非线性分析 | 第27-30页 |
| ·结构非线性分析概述 | 第27页 |
| ·材料非线性分析 | 第27-29页 |
| ·P-?效应 | 第29-30页 |
| ·单元选择及不同单元间的处理 | 第30-34页 |
| ·单元选择 | 第30-32页 |
| ·梁单元与壳单元的连接处理 | 第32页 |
| ·梁单元与壳单元连接的模型验证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34-41页 |
| ·概述 | 第34页 |
| ·时程分析计算方法 | 第34-38页 |
| ·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34-35页 |
| ·方程求解 | 第35-38页 |
| ·地震波的选用和调整 | 第38-39页 |
| ·本文所选地震波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K 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动力反应分析 | 第41-62页 |
| ·概述 | 第41页 |
| ·K 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设计 | 第41页 |
| ·基本算例的动力分析 | 第41-44页 |
| ·改变耗能梁段参数对K 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44-53页 |
| ·耗能梁段长度的影响 | 第44-48页 |
| ·耗能梁段腹板高厚比的影响 | 第48-51页 |
| ·耗能梁段腹板加劲肋间距的影响 | 第51-53页 |
| ·层数变化对K 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53-61页 |
| ·12 层K 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动力性能 | 第53-57页 |
| ·20 层K 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动力性能 | 第57-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单斜杆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动力反应分析 | 第62-75页 |
| ·概述 | 第62页 |
| ·单斜杆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设计 | 第62页 |
| ·基本算例的动力分析 | 第62-65页 |
| ·改变耗能梁段参数对单斜杆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65-73页 |
| ·耗能梁段长度的影响 | 第65-68页 |
| ·耗能梁段腹板高厚比的影响 | 第68-71页 |
| ·耗能梁段腹板加劲肋间距的影响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75-76页 |
| ·抗震设计建议 | 第75页 |
| ·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作者简历 | 第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