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5-16页 |
·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 第16页 |
·关键问题 | 第16页 |
·解决方法 | 第16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相关概念的架构 | 第17-23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解 | 第17-18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17页 |
·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 第17-18页 |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解 | 第18-20页 |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18-19页 |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 第19-20页 |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机制 | 第20-21页 |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1-23页 |
·核心竞争力的标准 | 第21页 |
·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 第21页 |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他山之石借鉴比较分析 | 第23-28页 |
·世界各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借鉴 | 第23-26页 |
·丹麦和芬兰的情况 | 第23-24页 |
·英美的情况 | 第24-25页 |
·日本和韩国的情况 | 第25-26页 |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基本情况 | 第26-28页 |
·热电联产的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末) | 第26页 |
·热电联产的缓慢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末) | 第26页 |
·热电联产建设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2002年) | 第26-27页 |
·热电联产持续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合肥市热力公司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40页 |
·公司简介 | 第28页 |
·公司外部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 | 第28-31页 |
·政治法律环境 | 第28-29页 |
·经济环境 | 第29-30页 |
·社会环境 | 第30页 |
·技术环境 | 第30-31页 |
·行业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分析) | 第31-35页 |
·同行业竞争者分析 | 第31-32页 |
·潜在的竞争对手分析 | 第32-33页 |
·替代产品分析 | 第33-35页 |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第35页 |
·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第35页 |
·内部环境分析 | 第35-38页 |
·公司内部管理 | 第35-36页 |
·资产规模及经营业绩 | 第36-37页 |
·技术水平 | 第37-38页 |
·公司的企业文化 | 第38页 |
·公司的SWOT分析 | 第38-40页 |
·优势 | 第38-39页 |
·劣势 | 第39页 |
·机会 | 第39页 |
·威胁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合肥市热力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 第40-46页 |
·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和实施阶段 | 第40-41页 |
·合肥市热力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 第40-41页 |
·合肥市热力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实施阶段 | 第41页 |
·合肥市热力公司的战略成长目标和战略管理目标 | 第41页 |
·合肥市热力公司的战略成长目标 | 第41页 |
·合肥市热力公司的战略管理目标 | 第41页 |
·合肥市热力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 第41-46页 |
·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 | 第42-43页 |
·建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43页 |
·培养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 第43-44页 |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 第44-46页 |
第六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6-52页 |
·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46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46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46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46页 |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 | 第46页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 第46页 |
·通用性与可拓展性原则 | 第46页 |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 第46-52页 |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设计 | 第47-48页 |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 第48-50页 |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2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