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穴位疗法(经络疗法)论文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免疫炎症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第8-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35页
 综述一: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探讨第10-19页
  1 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MCAO)第10-13页
   ·模型制备的历史沿革第10-11页
   ·模型的原理第11页
   ·模型的制备和特点第11页
   ·模型缺血效果评定第11-13页
  2 影响模型成功的因素第13-16页
   ·实验大鼠的选取第13-14页
   ·实验条件的控制第14页
   ·栓线的制备第14-15页
   ·实验流程的操作第15-16页
  3 结语第16页
  参考文献第16-19页
 综述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免疫机制的研究第19-28页
  1 炎症免疫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第19页
  2 炎症免疫细胞与缺血性脑损伤第19-20页
   ·中性粒细胞第19-20页
   ·单核-巨噬细胞第20页
  3 炎症免疫因子与缺血性脑损伤第20-25页
   ·细胞因子第20-23页
   ·黏附因子第23-25页
  4 结语第25页
  参考文献第25-28页
 综述三:针灸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研究概况第28-35页
  1 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第28-29页
   ·兴奋性毒性阶段第28页
   ·梗死灶周围去极化阶段第28页
   ·炎症阶段第28-29页
   ·细胞程序性死亡第29页
  2 针灸对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第29-32页
   ·阻断或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作用第29页
   ·对细胞离子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第30页
   ·对抗自由基损伤第30-31页
   ·参与NO 及NOS 的调节第31页
   ·对脑缺血细胞调亡的影响第31-32页
  3 结语第32页
  参考文献第32-35页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第35-60页
 前言第35-36页
 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1 实验材料第36页
  2 实验方法和过程第36-38页
  3 指标检测与方法第38页
  4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第38-39页
  5 技术路线第39-40页
 实验结果第40-46页
  1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大鼠行为学改变第40页
  2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侧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第40-41页
  3 电针对参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免疫因子的影响第41-46页
   ·IL-1β含量的测定第41-43页
   ·ICAM-1 含量的测定第43-46页
 分析讨论第46-57页
  1 立题依据第46-49页
   ·中国传统医学对于中风的认识第46-47页
   ·经脉循行与中风的关系第47-48页
   ·针灸对急性脑血管疾病免疫紊乱的调节第48-49页
  2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复制第49-50页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第49-50页
   ·关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第50页
   ·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再灌注时间的选择第50页
  3 治疗方案的确立第50-51页
  4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炎症免疫反应及电针的影响作用第51-57页
   ·电针对缺血侧脑组织炎症性损伤的形态学(HE 染色)影响第51-52页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免疫炎性因子的表达及电针的影响第52-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个人简历第61-62页
附:病理图片与说明第62-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元数据模型在数据统一平台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