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我国检警关系的现状与问题 | 第9-14页 |
一、我国检警关系的立法现状 | 第9-10页 |
二、我国现行检警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4页 |
第二章 国外检警关系模式的考察 | 第14-23页 |
一、检警分立模式 | 第14-16页 |
(一) 英国 | 第14-15页 |
(二) 美国 | 第15-16页 |
二、检警结合模式 | 第16-19页 |
(一) 法国 | 第16-17页 |
(二) 德国 | 第17-18页 |
(三) 日本 | 第18-19页 |
三、对两种检警关系模式的考察得出的结论 | 第19-23页 |
(一) 对两种检警关系模式的评价 | 第19-20页 |
(二) 两种检警关系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三) 两种检警关系模式发展的趋势给我们的启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对在我国建立检察指导侦查检警关系模式的理性分析 | 第23-33页 |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对完善我国检警关系提出的几种模式 | 第23-24页 |
(一) “检警一体化”模式 | 第23页 |
(二) “双重领导制”或者“一重领导一重监督”模式 | 第23-24页 |
(三) “检察指导侦查”模式 | 第24页 |
二、对上述几种检警关系模式的分析评价 | 第24-28页 |
(一) 对“检警一体化”模式的评价 | 第24-27页 |
(二) 对“一重领导一重监督”模式的评价 | 第27-28页 |
(三) 对“检察指导侦查”模式的评价 | 第28页 |
三、“检察指导侦查”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 第28-33页 |
(一) 检察指导侦查符合我国宪法对检察机关的法律定位,强化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 第28-29页 |
(二) 检察指导侦查的理论基础——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权属性和公诉权属性 | 第29-30页 |
(三) 检察指导侦查加强了两机关的配合,提高了侦查质量和诉讼效率,可以更好地完成控诉职能 | 第30-31页 |
(四) 侦查程序改革和审判方式改革是建立检察指导侦查的实践需要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检察指导侦查机制的具体程序设计 | 第33-41页 |
一、检察指导侦查应当遵循的理念和原则 | 第33-34页 |
(一) 分工负责、通力合作 | 第33页 |
(二) 从证据标准上进行法律指导,而非对侦查技术加以指导 | 第33-34页 |
(三) 强化侦查监督原则 | 第34页 |
二、检察指导侦查的制度构建 | 第34-37页 |
(一) 健全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机制、建立公安机关的案件报备制度 | 第34-35页 |
(二) 检警两机关共同制订关于立案、逮捕、起诉的证据标准 | 第35-36页 |
(三) 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除逮捕外的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制度 | 第36页 |
(四) 检警机关定期交流制度 | 第36-37页 |
(五) 检警机关业务培训制度 | 第37页 |
(六) 建立检察机关对不听从指导的侦查人员发出处理建议的制度 | 第37页 |
三、关于检察指导侦查的几个具体程序问题 | 第37-41页 |
(一) 主体 | 第37-38页 |
(二) 范围 | 第38-39页 |
(三) 介入时间和方式 | 第39-40页 |
(四) 转变思想认识,必要时邀请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参加法庭调查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书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