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山东商河鼓子秧歌的民俗审美考察
汉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选题目的、意义和研究范畴 | 第7页 |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学术界关于鼓子秧歌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第二章 鼓子秧歌本体论 | 第10-18页 |
·商河概况 | 第10-11页 |
·地理位置 | 第10页 |
·人口与民族 | 第10页 |
·自然条件 | 第10-11页 |
·历史沿革 | 第11页 |
·鼓子秧歌的源流剖析 | 第11-12页 |
·鼓子秧歌的演变 | 第12-13页 |
·传统的商河鼓子秧歌 | 第12-13页 |
·现代的商河鼓子秧歌 | 第13页 |
·鼓子秧歌分工 | 第13-15页 |
·鼓子秧歌的流派特征 | 第15-18页 |
第三章 鼓子秧歌主体论 | 第18-23页 |
·鼓子秧歌的社区文化圈 | 第18-20页 |
·三帽村 | 第18页 |
·商家村 | 第18-19页 |
·魏集村 | 第19页 |
·白集村 | 第19-20页 |
·商河鼓子秧歌的文化生态分析 | 第20-23页 |
第四章 鼓子秧歌传承与变迁的现代因子 | 第23-27页 |
·二老艺人对鼓子秧歌的整理工作 | 第23页 |
·文化馆员对鼓子秧歌的直接编排 | 第23-24页 |
·当地政府对鼓子秧歌的扶持 | 第24-25页 |
·当地群众在鼓子秧歌中的身份意识 | 第25-27页 |
第五章 鼓子秧歌的文化构成与审美特质 | 第27-34页 |
·鼓子秧歌的阳刚美 | 第27-28页 |
·鼓子秧歌的儒学文化圈 | 第28-30页 |
·商河鼓子秧歌的审美特质 | 第30-34页 |
·鼓子秧歌的现代步伐 | 第30-31页 |
·鼓子秧歌的审美变化 | 第31-33页 |
·鼓子秧歌的纯舞性 | 第33-34页 |
第六章 鼓子秧歌的保护与继承 | 第34-38页 |
·鼓子秧歌文化的开发保护原则 | 第34页 |
·真实性原则 | 第34页 |
·综合保护的原则 | 第34页 |
·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 第34页 |
·商河鼓子秧歌开发保护的主要措施 | 第34-36页 |
·强化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 | 第34-35页 |
·依法管理,健全体制 | 第35页 |
·多方融资,增加文化资源保护的投入 | 第35页 |
·立足本地,依靠群众,坚持弘扬民族文化 | 第35页 |
·贵在继承,重在创新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附录一 商河鼓子秧歌大事记 | 第38-40页 |
附录二 商河鼓子秧歌赋 | 第40-41页 |
附录三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附录六 致谢词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