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30页 |
1 遗传多样性研究概述 | 第14-23页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遗传多样性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22页 |
·形态标记 | 第15-16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6页 |
·生化标记 | 第16-18页 |
·DNA 标记 | 第18-22页 |
·多样性分析的统计方法 | 第22-23页 |
2 燕麦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3-28页 |
·燕麦的起源与分布 | 第23-24页 |
·燕麦的营养价值与利用 | 第24-25页 |
·燕麦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利用 | 第25-27页 |
·燕麦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燕麦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研究 | 第30-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点概况 | 第30-31页 |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试验地点概况 | 第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设计 | 第31页 |
·不同材料形态特征观测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数据计算和统计处理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6页 |
·燕麦种质资源形态变异特征 | 第32-35页 |
·燕麦种质在不同试点的数量性状方差分析 | 第35-36页 |
·基于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36-38页 |
·判别分析 | 第38页 |
·燕麦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38-44页 |
·呼和浩特市试点燕麦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38-41页 |
·武川试点燕麦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41-44页 |
·燕麦种质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6页 |
·呼和浩特市试点燕麦种质数量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武川试点燕麦种质数量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9页 |
·燕麦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表现 | 第46-47页 |
·形态分类功能的利用 | 第47页 |
·燕麦种质资源表型的不同类型 | 第47-48页 |
·燕麦种质形态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意义 | 第48页 |
·燕麦种质数量性状的显著性及相关性 | 第48页 |
·燕麦种质的形态适应性差异 | 第48-49页 |
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燕麦种质资源醇溶蛋白多样性研究 | 第50-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研究方法 | 第50-52页 |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燕麦醇溶蛋白带型多态性分析 | 第52-53页 |
·燕麦醇溶蛋白遗传相似系数与遗传距离分析 | 第53页 |
·燕麦醇溶蛋白聚类分析 | 第53-56页 |
3 讨论 | 第56-57页 |
·燕麦醇溶蛋白标记在多样性研究中的有效性 | 第56页 |
·燕麦醇溶蛋白水平上的多样性 | 第56页 |
·燕麦醇溶蛋白标记对亲缘关系的检测 | 第56-57页 |
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AFLP 分析 | 第58-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2页 |
·试验材料 | 第58页 |
·试验方法 | 第58-62页 |
·DNA 提取与检测 | 第58页 |
·AFLP 分子标记试验流程 | 第58-61页 |
·AFLP 标记的数据处理 | 第61-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8页 |
·各材料DNA 质量、AFLP 预扩增检测及适宜引物筛选 | 第62-63页 |
·AFLP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 第63-65页 |
·基于 AFLP 标记的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5-66页 |
·基于 AFLP 标记的燕麦种质的聚类分析 | 第66-68页 |
3 讨论 | 第68-70页 |
·AFLP 适宜条件及适宜引物的筛选 | 第68-69页 |
·AFLP 图谱特征分析 | 第69页 |
·燕麦种质资源 DNA 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 | 第69页 |
·AFLP 分子标记对燕麦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检测效率 | 第69-70页 |
4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燕麦种质资源营养品质性状的多样性评价 | 第71-8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5页 |
·试验材料 | 第71页 |
·研究方法 | 第71-75页 |
·营养品质性状的测定方法 | 第71-75页 |
·数据处理 | 第75页 |
2 结果分析 | 第75-85页 |
·燕麦营养品质性状的基本统计量分析 | 第75-76页 |
·燕麦种质在不同试点的营养品质性状分析 | 第76-77页 |
·燕麦营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77-78页 |
·燕麦种质蛋白质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78-80页 |
·燕麦种质β-葡聚糖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80-83页 |
·燕麦种质赖氨酸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83-85页 |
·燕麦3 个营养品质性状的优异种质筛选 | 第85页 |
3 讨论 | 第85-87页 |
·燕麦种质营养品质性状的变异与改良 | 第85-86页 |
·燕麦种质营养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 第86页 |
·2 个试点品质优异资源的筛选 | 第86页 |
·基于营养品质性状对燕麦种质资源的分类 | 第86-87页 |
·燕麦种质营养品质性状在不同试点的表现 | 第87页 |
4 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六章 燕麦种质资源形态、醇溶蛋白和 AFLP 标记比较 | 第89-94页 |
·燕麦种质资源三种标记方法的一致性程度的检验 | 第89-92页 |
·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研究水平的差异分析 | 第92-93页 |
·三种标记方法在聚类中的差异分析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6页 |
作者简介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