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博都·巴哈思想述评
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9页 |
综述 | 第19-24页 |
引言 | 第24-26页 |
第一章 阿博都·巴哈的思想来源 | 第26-38页 |
第一节 世界九大宗教之一 巴哈伊教 | 第26-35页 |
一 何谓巴哈伊教 | 第26-27页 |
二 巴哈伊教的产生 | 第27-35页 |
三 巴哈伊教的基本教义 | 第35页 |
第二节 阿博都·巴哈的生平 | 第35-38页 |
第二章 对巴哈伊教义的总结和发扬 | 第38-59页 |
第一节 对巴哈伊教核心教义的阐释 | 第39-41页 |
一 上帝唯一 | 第39-40页 |
二 宗教同源 | 第40页 |
三 人类一家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对巴哈伊教义的系统概括和发扬 | 第41-59页 |
一 指明巴哈欧拉教义的基础就是团结 | 第41-46页 |
二 对爱的阐发与引申 | 第46-48页 |
三 总结出巴哈欧拉教义的十一项原则 | 第48-50页 |
四 高度赞扬十九日灵宴会和灵曦堂的作用 | 第50-53页 |
五 磋商的重要 | 第53-55页 |
六 注重信徒品德的培养 | 第55-56页 |
七 肯定巴哈伊教教义的普适性 | 第56-57页 |
八 对教徒义务的规定 | 第57-59页 |
第三章 对基督教的继承和理性化改造 | 第59-82页 |
第一节 隐喻的意义 | 第59-61页 |
第二节 若干基督教问题的阐释 | 第61-82页 |
一 基督的洗礼 | 第62-63页 |
二 洗礼的必要性与律法的变革 | 第63-64页 |
三 面包和葡萄酒的象征意义 | 第64-66页 |
四 神迹的阐释 | 第66-67页 |
五 基督复活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 第67-68页 |
六 圣灵降临的使徒 | 第68-70页 |
七 圣灵 | 第70页 |
八 基督之再临及审判日 | 第70-71页 |
九 三位一体 | 第71-72页 |
十 上帝之道的先存性 | 第72-73页 |
十一 人的肉性之父与灵性之父 | 第73-75页 |
十二 亚当和夏娃 | 第75-76页 |
十三 对“亵读神灵”的解释 | 第76-77页 |
十四 对“受召者众而被选者寡”的阐释 | 第77-78页 |
十五 诸先知所言及的“再临” | 第78-79页 |
十六 教皇制度与基督之宗教(彼得表白其信仰) | 第79-81页 |
十七 命定的阐释 | 第81-82页 |
第四章 阿博都·巴哈的哲学思想 | 第82-125页 |
第一节 宇宙观 | 第82-108页 |
一 上帝 | 第82-86页 |
二 宇宙之初始与存在之起源 | 第86-87页 |
三 存在界层次的差异 | 第87-88页 |
四 宇宙存在之六大领域 | 第88-107页 |
五 存在界既是多样的,又是一体的 | 第107-108页 |
第二节 宗教观 | 第108-116页 |
一 什么是宗教 | 第108页 |
二 宗教的起源 | 第108-109页 |
三 宗教的团结与统一 | 第109-110页 |
四 宗教演进论 | 第110页 |
五 宗教之文明演进说 | 第110-113页 |
六 宗教的作用 | 第113-116页 |
第三节 认识论 | 第116-122页 |
一 人对万物的认识都是其特性而并非本质的认识 | 第116页 |
二 上帝的本质更是不可知本质 | 第116-117页 |
三 人对上帝的认识只能通过上帝的显圣者 | 第117-118页 |
四 认知上帝才是认识的根本 | 第118-119页 |
五 获取知识的四种方法 | 第119-121页 |
六 有形的现象世界表达和象征着无形的本质世界 | 第121-122页 |
七 理性概念要通过感性事物来表达 | 第122页 |
第四节 伦理思想 | 第122-125页 |
第五章 阿博都·巴哈的社会思想 | 第125-135页 |
第一节 政治思想 | 第125-126页 |
第二节 科学观 | 第126-129页 |
第三节 教育观 | 第129-135页 |
第六章 积极推动巴哈伊教世界化 | 第135-152页 |
第一节 世界主义的理想 | 第135-138页 |
第二节 反对战争,促进世界和平 | 第138-140页 |
第三节 积极推动巴哈伊教的世界化 | 第140-147页 |
一 指导教友传教 | 第142-144页 |
二 引导地方灵体会工作 | 第144-145页 |
三 身体力行,推动巴哈伊教世界化 | 第145-147页 |
第四节 巴哈伊教的现代化 | 第147-152页 |
一 圣护守基·阿芬第——真理的护卫者 | 第148-150页 |
二 世界正义院 | 第150-152页 |
结语 | 第152-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62-16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