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论 | 第9-20页 |
·选题动因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选题动因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方法及新意 | 第17-20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及新意 | 第18-20页 |
2. 盈余管理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 第20-27页 |
·盈余管理内涵与外延探析 | 第20-23页 |
·盈余管理的内涵——两种主要观点 | 第20-22页 |
·盈余管理的外延——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关系 | 第22-23页 |
·盈余管理产生的经济学根源 | 第23-27页 |
·契约理论对盈余管理的经济学解释 | 第23-25页 |
·信息经济学对盈余管理的经济学解释 | 第25-27页 |
3. 不同股权结构下的盈余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7-35页 |
·股权结构与管理者经营行为分析 | 第27-31页 |
·股权集中型治理结构对管理者经营行为的影响 | 第27-29页 |
·股权分散型治理结构对管理者经营行为的影响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两种股权结构下盈余管理模式的特点 | 第31-35页 |
·股权集中型治理结构下盈余管理模式的特点 | 第32-33页 |
·股权分散型治理结构下盈余管理模式的特点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4.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35-49页 |
·中国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发展的特殊制度背景 | 第35-39页 |
·中国转轨制度背景的理论分析 | 第35-37页 |
·中国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发展回顾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页 |
·上市公司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及形成机制 | 第39-43页 |
·国有股“一股独大”下的利益侵占 | 第40-41页 |
·“内部人控制” | 第41-43页 |
·双重委托代理问题下的盈余管理模式 | 第43-49页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体 | 第43-44页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 | 第44-46页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 | 第46-47页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可操纵域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5. 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 | 第49-65页 |
·提出假设 | 第49-51页 |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选取 | 第51-56页 |
·国外有关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研究 | 第51-53页 |
·国内有关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研究 | 第53-54页 |
·本文对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选择 | 第54-56页 |
·研究方法 | 第56-58页 |
·变量的选取 | 第56-57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57-58页 |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58页 |
·实证结果 | 第58-61页 |
·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分析(附表2) | 第58-59页 |
·回归分析结果及分析 | 第59-61页 |
·结论分析 | 第61-65页 |
6.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5-71页 |
·主要结论及建议 | 第65-69页 |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