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

道德自律的实现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导言第10-14页
 (一) 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3-14页
一、道德自律的内涵及意义第14-21页
 (一) 道德自律的概念界定第14-17页
 (二) 道德自律的基本特征第17-19页
  1. 自觉自为性第17-18页
  2. 内化外化性第18页
  3. 自我评价性第18页
  4. 自我完善性第18-19页
 (三) 道德自律的意义第19-21页
  1. 道德自律是个体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和精神基础第19-20页
  2. 道德自律是实现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手段第20页
  3. 道德自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衡量尺度和精神动力第20-21页
二、道德自律实现的基础第21-36页
 (一) 道德自律的社会基础第21-26页
  1. 道德自律与经济运行第21-23页
  2. 道德自律与社会文明程度第23-26页
 (二) 道德自律的历史基础第26-31页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自律思想第26-27页
  2. 西方伦理史中的道德自律思想第27-30页
  3. 对中西方道德自律思想的借鉴与吸收第30-31页
 (三) 道德自律的人性基础第31-36页
  1. 人性理论概述第31-33页
  2. 人性是道德自律实现的出发点和动力第33-35页
  3. 道德自律是人性显现和完善的表现第35-36页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自律实现的途径第36-49页
 (一) 道德自律的自我主动性培养第36-38页
  1. 道德认知是基础第36-37页
  2. 道德情感是关键第37页
  3. 道德品质是重心第37-38页
  4. 道德能力是保证第38页
 (二) 道德自律的实践性培养第38-41页
  1. 融于生活中的道德实践活动第38-39页
  2.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道德实践活动第39-40页
  3. 客观公正的道德评价活动第40-41页
 (三) 道德自律外部机制的构建第41-49页
  1. 制度保障机制第42-43页
  2. 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保障机制第43-46页
  3. 教育保障机制第46-47页
  4. 舆论引导机制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注释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孝经》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下一篇: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的伦理冲突及其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