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钻探工程论文--钻头、钻具及工具论文

节水型回转冲击钻具结构设计与钻进机理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3页
   ·选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回转冲击钻进机理研究第23-33页
   ·回转冲击钻进的意义第23页
   ·回转冲击钻进机理研究第23-31页
     ·动载作用下岩石的力学性质第23-25页
     ·冲击力对回转状态下切削具的作用第25-28页
     ·冲击应力波的产生与传递第28-31页
     ·回转冲击钻进的实质及特点第31页
   ·本文拟设计研究的回转冲击钻具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节水型回转冲击钻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33-43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33-40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的结构第33-35页
     ·地表专用单缸柱塞泵的结构第35-37页
     ·排气阀的结构第37-38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系统的工作原理第38-40页
   ·球体冲击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40-42页
     ·球体冲击器的结构第40-41页
     ·球体冲击器的工作原理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节水型回转冲击钻具的设计与计算第43-65页
   ·冲击器的设计理论第43-49页
     ·冲击功的确定依据第43-45页
     ·冲击频率的确定依据第45页
     ·冲击速度的确定依据第45-49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系统的总体设计第49-50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则第49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系统的设计思路第49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系统的设计步骤第49-50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系统结构与参数的设计计算第50-62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冲击频率的计算第50-51页
     ·地表专用单缸柱塞泵分水阀的设计计算第51-54页
     ·地表单缸柱塞泵脉动器的设计计算第54-55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传动柱塞、工作柱塞及排水流量的计算第55-57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工作弹簧的设计计算第57-60页
     ·提高节水型液动冲击器工作效率的结构设计第60-62页
   ·球体冲击器的设计第62-64页
     ·球体冲击器铁砧的设计第62-63页
     ·球体冲击器传递扭矩的下接头的设计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节水型回转冲击钻具的室内外试验研究第65-85页
   ·概述第65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性能参数的测试与计算第65-74页
     ·泵压的测试第66-68页
     ·冲锤位移的测试第68-69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的冲击频率及冲锤的速度曲线第69-70页
     ·借助冲锤位移曲线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求单次冲击功第70-73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排水流量的测试第73-74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的野外初步试验第74-80页
     ·ZK225号钻孔的试验情况第74-77页
     ·ZK228号钻孔的试验情况第77-78页
     ·试验结论与建议第78-80页
   ·球体冲击器的试验研究第80-84页
     ·概述第80-81页
     ·球体冲击器工作过程参数的测试与研究第81-83页
     ·球体冲击器频率与压缩空气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第83-84页
     ·试验结论第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设计第85-92页
   ·概述第85页
   ·主要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案或思路第85-89页
     ·地表单缸泵压力指示装置的改进第85-86页
     ·地表单缸泵柱塞窜水的改进设计第86-87页
     ·解决卡取岩芯问题的方案第87-89页
     ·排气装置的改进设想第89页
     ·节水型液动冲击器吸水空间太小的改进设计第89页
   ·节水型回转冲击钻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成果第92-93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92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92-93页
   ·展望与建议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金融衍生品立法研究
下一篇:不同运动水平大学生运动训练中自我调节学习过程的比较研究--以篮球投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