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公文变革论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概况和论文的构思 | 第10-13页 |
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明代的社会背景和公文发展的概况 | 第15-41页 |
第一节 明代公文发展的社会背景 | 第15-19页 |
一、明代公文发展的政治及经济背景 | 第15-19页 |
二、明代公文发展的文化背景 | 第19页 |
第二节 明代公文变革的思想基础 | 第19-30页 |
一、儒法思想基础 | 第19-22页 |
二、心学思想基础 | 第22-24页 |
三、实学思想基础 | 第24-30页 |
第三节 明代公文的概况 | 第30-41页 |
一、明代公文文种及使用概况 | 第30-37页 |
二、明代公文数量增多和地位增强的原因 | 第37-41页 |
第二章 公文内容方面的变革 | 第41-74页 |
第一节 "务实"、"严责阿谀"的公文观念 | 第42-50页 |
一、"务实"、"责实"的公文观念 | 第42-48页 |
二、严责阿谀奉承之文 | 第48-50页 |
第二节 整顿"风闻言事"、"空谈妄言"之弊 | 第50-60页 |
一、整顿"风闻言事"之弊 | 第50-52页 |
二、整顿"空谈妄言"之弊 | 第52-60页 |
第三节 科举文风及学校学风变革 | 第60-74页 |
一、科举文风变革的历史概况 | 第60-61页 |
二、明代初期科举文风变革 | 第61-64页 |
三、明中后期科举文风变革 | 第64-71页 |
四、明代公文教育发展与创新 | 第71-74页 |
第三章 公文形式方面的变革 | 第74-94页 |
第一节 形式之文与繁文的变革 | 第75-85页 |
一、朱元璋诏禁四六文 | 第75-77页 |
二、文牍主义的治理 | 第77-79页 |
三、繁冗公文的变革 | 第79-85页 |
第二节 整顿制诰公文 | 第85-87页 |
第三节 贴黄制度 | 第87-91页 |
第四节 规范公文文字 | 第91-94页 |
第四章 明代公文理论 | 第94-119页 |
第一节 明之前的公文理论研究概况 | 第94-96页 |
第二节 重道致用的公文理论 | 第96-103页 |
一、明初儒学公文理论 | 第96-98页 |
二、湛若水的公文理论 | 第98-103页 |
第三节 经世致用的公文理论 | 第103-111页 |
一、杨慎的公文理论 | 第103-105页 |
二、公文编纂中的公文理论 | 第105-111页 |
第四节 公文文体的理论发展 | 第111-119页 |
一、吴讷的《文章辨体》 | 第111-114页 |
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 | 第114-115页 |
三、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 | 第115-119页 |
第五章 明代公文文风 | 第119-163页 |
第一节 台阁公文——润色洪业 | 第120-128页 |
一、儒学笃实的公文 | 第120-124页 |
二、台阁雅正与歌功颂德的公文 | 第124-128页 |
第二节 业务公文——务实治政 | 第128-144页 |
一、明初皇帝的务实公文 | 第128-131页 |
二、政治策略性公文 | 第131-136页 |
三、政务专业性公文 | 第136-141页 |
四、基层管理类公文 | 第141-144页 |
第三节 谏诤公文——劝谏之执 | 第144-153页 |
一、直言谏诤的文风 | 第145-149页 |
二、激言劝谏的文风 | 第149-153页 |
第四节 弹劾、党争公文——门户之风 | 第153-163页 |
一、弹劾类的公文文风 | 第154-159页 |
二、党争类的公文文风 | 第159-163页 |
第六章 公文运转及处理制度的变革 | 第163-224页 |
第一节 公文的法制化 | 第163-181页 |
一、公文制度性规定 | 第163-173页 |
二、公文违法问题及危害 | 第173-176页 |
三、公文立法惩治 | 第176-181页 |
第二节 公文办理机构及处理制度 | 第181-200页 |
一、公文办理机构的变革 | 第181-188页 |
二、整顿公文驿递 | 第188-191页 |
三、公文办理的变革 | 第191-200页 |
第三节 公文稽核制度 | 第200-205页 |
一、行移勘合制度 | 第200-201页 |
二、公文考成法 | 第201-205页 |
第四节 公文保密制度的变革 | 第205-215页 |
一、历代公文保密制度的概况 | 第205-207页 |
二、明初保密制度的完善 | 第207-209页 |
三、撰拟保密的完善 | 第209-212页 |
四、密疏制度的完善 | 第212-215页 |
第五节 公文编纂 | 第215-224页 |
一、历代公文编纂概况 | 第215-216页 |
二、公文编纂——以资教化 | 第216-218页 |
三、诏令编纂——祖训后世 | 第218-220页 |
四、奏疏编纂——经世致用 | 第220-223页 |
五、个人公文编纂——立名立功 | 第223-22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224-247页 |
第一节 明代公文变革的特点 | 第224-230页 |
一、自上而下的变革措施 | 第224-225页 |
二、公文政治工具性的强化 | 第225-228页 |
三、继承与革新的变革方式 | 第228-230页 |
第二节 明代公文变革的借鉴意义 | 第230-247页 |
一、公文制度化的意义 | 第230-236页 |
二、公文的创作技巧 | 第236-244页 |
三、公文的办理技巧 | 第244-247页 |
参考书目 | 第247-270页 |
后记 | 第2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