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探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1页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页
   ·研究现状第8-9页
   ·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第9-11页
第二章 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的认定问题第11-19页
   ·问题的提出第11页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理论基础第11-12页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概念第11-12页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性质第12页
   ·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的特征第12-14页
     ·行为人的违章驾车行为是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第12-13页
     ·行为人违章驾车行为时的心态是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第13-14页
     ·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因素不能重复评价第14页
   ·对策研究第14-19页
第三章 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的衔接问题第19-27页
   ·危险驾驶罪的认定第19-20页
     ·追逐竞驶行为的认定第19-20页
     ·醉酒驾驶行为的认定第20页
   ·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的关系第20-23页
     ·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的联系第20-21页
     ·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的区别第21-23页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衔接第23-27页
     ·危险驾驶罪能否与交通肇事罪衔接第23-24页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应如何衔接第24-27页
第四章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问题第27-34页
   ·问题的提出第27页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构成第27-29页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客观构成第29-34页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人"的指向第29-30页
     ·不以先行的交通肇事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第30-31页
     ·逃逸行为与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之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第31-32页
     ·"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认定标准第32-34页
第五章 交通肇事罪适用缓刑的问题第34-43页
   ·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现状及目的第34-35页
     ·原《刑法》对缓刑的规定及立法目的第34页
     ·《刑法修正案(八)》对缓刑的新规定及立法目的第34-35页
   ·交通肇事罪适用缓刑的司法现状第35-37页
     ·延安市近三年交通肇事案件的量刑概况第35-36页
     ·量刑存在适用缓刑过多的问题第36-37页
   ·交通肇事罪适用缓刑过多的原因分析第37-38页
   ·对策研究第38-43页
     ·解决"执行难"问题第38-40页
     ·防止滥用缓刑第40-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学术著作类第45页
 学术期刊类第45-47页
 报纸文章类第47页
 电子文献类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应对
下一篇:完善陕西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