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绪论 | 第8-10页 |
| 第一章 跨国公司的定义和基本理论 | 第10-22页 |
| ·跨国公司的定义 | 第10-12页 |
| ·结构性标准 | 第11页 |
| ·营业实绩标准 | 第11-12页 |
| ·企业行为特性标准 | 第12页 |
| ·跨国公司的基本理论 | 第12-20页 |
|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 | 第13-17页 |
| ·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理论 | 第17-19页 |
| ·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理论 | 第19-20页 |
| ·小结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资 | 第22-27页 |
|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历程 | 第22-23页 |
|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资方式 | 第23-24页 |
| ·商品出口的方式 | 第23-24页 |
| ·通过市场的技术转让的方式 | 第24页 |
| ·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 第24页 |
|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现状及特征 | 第24-25页 |
|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现状 | 第24-25页 |
|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特征 | 第25页 |
|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 ·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 | 第26页 |
| ·生产技术落后,不注重研发 | 第26页 |
| ·配套产品的生产投资力度仍需加大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战略 | 第27-39页 |
|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战略动机 | 第27-30页 |
| ·汽车跨国公司拓展海外业务的动机 | 第28页 |
| ·汽车跨国公司规避关税壁垒的动机 | 第28-29页 |
| ·中国市场对汽车跨国公司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 第29-30页 |
|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投资策略 | 第30-35页 |
| ·投资日趋系统化与一体化 | 第31-32页 |
| ·投资规模日益扩大 | 第32-33页 |
| ·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抢占 | 第33-34页 |
| ·加快本土化的进程 | 第34-35页 |
|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竞争策略 | 第35-39页 |
| ·新产品层出不穷 | 第35-36页 |
| ·追求降低成本,实现价格优势 | 第36页 |
| ·不断提高产品和售后服务的质量 | 第36-37页 |
| ·其他策略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战略的变化及应对 | 第39-46页 |
|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战略的变化 | 第39-40页 |
| ·整体经营战略从“抢滩式”布局向全面布局转变 | 第39页 |
| ·对产业的主导从谨慎扩张向积极扩张转变 | 第39页 |
| ·从少品种单一型策略向多品种系列化策略转变 | 第39-40页 |
| ·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 第40页 |
| ·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战略变化的原因 | 第40-42页 |
| ·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 | 第40-41页 |
| ·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化 | 第41-42页 |
| ·汽车跨国公司战略变化的影响 | 第42-44页 |
| ·核心技术的空心化 | 第42-43页 |
| ·产业资本的金融化 | 第43页 |
| ·民族资本的边缘化 | 第43页 |
| ·支柱产业的附庸化 | 第43-44页 |
| ·中国汽车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 第44-46页 |
| ·加强宏观调控,防止“国退洋进”和外资垄断 | 第44页 |
| ·正确利用外资,加强自主研发能力 | 第44页 |
|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零部件国产化生产力度 | 第44-45页 |
|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保证销售网络的自主权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