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企业零库存实现方式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我国零库存管理现状 | 第12-13页 |
| ·发达国家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6-26页 |
| ·供应链理论分析 | 第16-18页 |
| ·供应链内涵的理解 | 第16-17页 |
|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本质 | 第17-18页 |
| ·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理论 | 第18-21页 |
| ·库存及库存管理理论 | 第18-20页 |
| ·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 ·供应链中零库存管理理论 | 第21-26页 |
| ·零库存的含义 | 第21-22页 |
| ·零库存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 ·供应链中制造企业的零库存理论分析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制造企业实现零库存的因素分析 | 第26-34页 |
| ·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原理与库存波动 | 第26-29页 |
| ·需求变异放大效应的基本思想 | 第26页 |
| ·需求变异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 | 第26-28页 |
| ·库存量与需求变异放大效应的关系分析 | 第28-29页 |
| ·实现零库存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31页 |
| ·减小需求变异放大效应 | 第29页 |
| ·增加企业利润 | 第29-30页 |
| ·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 第30-31页 |
| ·实现零库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 第31-34页 |
| ·企业内外环境因素 | 第31页 |
| ·市场因素 | 第31-32页 |
| ·物资消耗因素 | 第32页 |
| ·管理因素 | 第32-33页 |
| ·时间因素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制造企业零库存实现方式 | 第34-46页 |
| ·零库存管理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 第34-37页 |
| ·按订单生产方式 | 第34页 |
| ·看板生产方式 | 第34-35页 |
| ·准时制配送方式 | 第35页 |
| ·其他合理配送方式 | 第35-36页 |
| ·协作分包方式 | 第36页 |
| ·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 | 第36-37页 |
| ·无库存储备 | 第37页 |
| ·轮动方式 | 第37页 |
| ·零库存运作分析 | 第37-41页 |
| ·实现零库存的基本条件 | 第37-39页 |
| ·实现零库存的基本策略 | 第39-41页 |
| ·实现零库存的保障措施分析 | 第41-46页 |
| ·正确分析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对库存产生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实施准时化采购策略 | 第42-45页 |
| ·国外企业零库存管理的借鉴作用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制造企业实现零库存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 第46-56页 |
| ·实施零库存的重点 | 第46-52页 |
| ·零库存对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 | 第46-47页 |
| ·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企业实现零库存的重要支持 | 第47-50页 |
| ·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支持作用 | 第50-52页 |
| ·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 | 第52页 |
| ·实施零库存的难点 | 第52-56页 |
| ·减小甚至消除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效应 | 第52-53页 |
|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 第53-56页 |
| 结束语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