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8页 |
第一节 论述范围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研究逻辑 | 第14-16页 |
第三节 资料来源与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概念化与理论阐释 | 第18-35页 |
第一节 概念化 | 第18-2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22-28页 |
第三节 相关理论及其对本论文的意义 | 第28-35页 |
第三章 基本认知: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总体认识 | 第35-44页 |
第一节 产权制度与委托代理制 | 第35-39页 |
第二节 政区等级体系与国家治理结构 | 第39-42页 |
第三节 一个重要命题及其衍生涵义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理论推演:政府权力运动的空间框架与作用机制 | 第44-60页 |
第一节 政府的“经济人”假设 | 第44-47页 |
第二节 政府权力的价值本质与等级特性 | 第47-51页 |
第三节 政府权力的两种类别与作用效果 | 第51-53页 |
第四节 政府权力运动的空间框架与作用机制 | 第53-60页 |
第五章 过程分析:转型过程中的政府权力运动与效果 | 第60-97页 |
第一节 国家权力下的计划经济 | 第60-63页 |
第二节 改革中的权力配置与实现方式 | 第63-69页 |
第三节 政府权力的空间过程与现实效果(之一) | 第69-85页 |
第四节 政府权力的空间过程与现实效果(之二) | 第85-89页 |
第五节 政府权力的空间过程与现实效果(之三) | 第89-97页 |
第六章 一个综合:“现实时间”中的政府权力空间运动 | 第97-104页 |
第一节 作为政治过程的政府权力运动 | 第97-99页 |
第二节 作为市场过程的政府权力运动 | 第99-101页 |
第三节 作为博弈过程的政府权力运动 | 第101-104页 |
第七章 几个案例:“真实空间”中的政府权力空间过程 | 第104-123页 |
第一节 S村的变迁 | 第104-107页 |
第二节 龙港传奇 | 第107-112页 |
第三节 常州故事 | 第112-114页 |
第四节 浙江县域经济之路 | 第114-119页 |
第五节 乡镇企业死了 | 第119-123页 |
第八章 一些认识:政府权力的理性逻辑与局限因素 | 第123-133页 |
第一节 理性选择与帕累托改进 | 第123-126页 |
第二节 政府权力与市场权力 | 第126-128页 |
第三节 有限理性与反市场行为 | 第128-131页 |
第四节 暴力特性与权力均衡 | 第131-133页 |
第九章 全文结论:中国政府权力研究的一些启示 | 第133-136页 |
第一节 中国经济转型研究的政府意识 | 第133-134页 |
第二节 从中国政府权力行为得出的几个经济命题 | 第134-136页 |
余论:中国权力空间未来的可变趋势及影响 | 第136-13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8-143页 |
后记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