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影响力与政府的引导调控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网络舆论影响力的概念鉴定 | 第12-24页 |
第一节网络舆论影响力的概念及其要素分析 | 第12-15页 |
一、网络舆论影响力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提升网络舆论影响力的要素分析 | 第14-15页 |
(一) 内在要素:网络舆论价值 | 第14页 |
(二) 外在要素:传统媒体 | 第14-15页 |
第二节凸显网络舆论影响力的两个主要平台 | 第15-18页 |
一、自由的言论广场——论坛 | 第15-17页 |
二、开放的舆论房间——博客 | 第17-18页 |
第三节网络舆论影响力凸显的环境因素 | 第18-24页 |
一、政治环境 | 第18-20页 |
二、媒介环境 | 第20-22页 |
三、文化环境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网络舆论影响力的作用机制 | 第24-40页 |
第一节网络舆论影响力的作用范畴 | 第24-28页 |
一、网络舆论对于政府的影响 | 第24-26页 |
二、网络舆论对于公众的影响 | 第26-28页 |
第二节网络舆论影响力的形成与机理 | 第28-36页 |
一、“孙志刚案”的发展过程 | 第28-30页 |
二、网络舆论影响力的生成机理 | 第30-34页 |
三、网络舆论影响力的作用机理 | 第34-36页 |
第三节网络舆论影响力的制衡机制 | 第36-40页 |
一、话语权与网络舆论影响力的互动关系 | 第37页 |
二、网络话语权的争斗 | 第37-40页 |
第三章 网络舆论影响力对公共秩序的挑战 | 第40-45页 |
第一节网络舆论影响力的负面效应 | 第40-42页 |
第二节网络舆论影响力对公共秩序提出新挑战 | 第42-45页 |
一、网络舆论考验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危机化解 | 第42-43页 |
二、网络舆论考验政府作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网络舆论影响力下的政府引导与调控 | 第45-64页 |
第一节国内外对网络舆论引导与调控的现状 | 第45-47页 |
一、国外对网络舆论管理的现状 | 第45-46页 |
二、我国对网络舆论管理的现状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与调控 | 第47-64页 |
一、网络舆论影响力的“三角模式” | 第47-48页 |
二、政府应重视“民意的公共汽车” | 第48-49页 |
三、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与调控 | 第49-64页 |
结束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