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学模型解决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引言第13-18页
   ·概述第13-14页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4页
   ·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第14-16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技术路线第15-16页
   ·论文的内容和结构第16-18页
     ·理论框架第16-17页
     ·基本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第18-23页
   ·传统决策支持系统及缺陷第18-19页
     ·传统决策支持系统第18-19页
     ·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存在不足第19页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第19-23页
     ·DW+OLAP结构的引入第19-20页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第20-23页
第3章 从数据库到数据仓库第23-30页
   ·数据仓库的定义第23-24页
   ·数据仓库产生的原因第24-26页
     ·数据囚笼效应第24页
     ·信息孤岛现象第24-25页
     ·相互矛盾的信息流第25页
     ·数据集成的需要第25-26页
     ·数据综合的需要第2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上层建筑”第26-30页
     ·管理层次的概念第26页
     ·中层和上层管理存在的系统真空第26-27页
     ·数据仓库系统应用的基本作用第27-28页
     ·数据仓库应用的基本目标第28-30页
第4章 数据仓库的总体结构第30-52页
   ·金字塔结构模型第30-32页
     ·数据仓库的金字塔模型第30页
     ·数据仓库结构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第30页
     ·构造高级完善的系统层面第30-31页
     ·技术基础和支撑结构第31页
     ·概念转化与升华第31页
     ·信息转换的动力工厂第31页
     ·各具特点的管理层次第31-32页
   ·数据仓库的结构与环境第32-34页
     ·层次结构模型第32页
     ·三个主要区域第32-33页
     ·数据集市第33页
     ·图表显示数据仓库及其环境第33-34页
   ·元数据与模型第34-36页
     ·元数据的定义第35页
     ·元数据的作用第35页
     ·元数据和模型的整建第35-36页
     ·命名法第36页
   ·多维数据结构第36-38页
     ·常用的数据模式第37-38页
     ·OLTP与OLAP的比较第38页
   ·数据仓库系统平台第38-43页
     ·观察数据仓库系统的基本结构第39页
     ·多层结构环境第39页
     ·多层次、多分区系统第39-41页
     ·数据仓库的多层结构第41页
     ·表示层与内核的部署第41-42页
     ·应用软件的基本结构第42-43页
   ·数据仓库设计的主要步骤第43-46页
     ·分析源系统第43-44页
     ·事实表设计第44页
     ·膨胀的事实表第44页
     ·维表第44-45页
     ·从数据源到目标的映像第45页
     ·数据提取——转换——加载(ETL)第45页
     ·综合管理/联机分析第45页
     ·原型实验第45-46页
     ·向用户显示原型并得到用户的反馈意见第46页
     ·逐步求精求实第46页
   ·往复循环式开发数据仓库第46-47页
   ·数据挖掘第47-52页
     ·数据挖掘的定义第48页
     ·数据挖掘过程第48-50页
     ·数据挖掘过程中的人员第50页
     ·数据挖掘的分类第50-52页
第5章 基于数据的数学建模方法第52-69页
   ·数学建模方法概述第52-54页
     ·建模方法:基于理论的方法和基于数据的方法第52页
     ·数学建模与知识发现第52-54页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回归分析方法第54-61页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第54页
     ·回归分析方法第54-55页
     ·一元线性回归第55-57页
     ·一元非线性方程第57-58页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第58-59页
     ·多元非线性回归第59-61页
   ·定制数学建模的方法第61-69页
     ·一元回归的问题第62-63页
     ·多项式回归的问题第63-65页
     ·马尔可夫问题的研究第65-69页
第6章 自动优选数学建模系统的设计第69-84页
   ·自动优选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第69-71页
   ·自动优选数学建模技术研究第71-84页
     ·选择多条曲线进行循环优选回归建模第72-74页
     ·选择不同次数的多项式进行循环选优拟合建模第74-77页
     ·组合循环选优建模第77-79页
     ·选择逐步回归进行多变量的回归建模第79-80页
     ·利用多次循环选优的回归建模第80-8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8页
   ·结论第84-85页
   ·研究前景第85-86页
   ·进一步的方向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0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温下钢材的材性模型及其在钢结构火灾反应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子图同构的晶体管级电路门级模型抽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