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23页 |
·引言 | 第9页 |
·稀土离子的生物效应 | 第9-11页 |
·稀土配合物药物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稀土配合物的抗炎、杀菌活性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稀土配合物的抗癌作用及对癌瘤诊断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稀土配合物的其他研究进展 | 第13页 |
·抗菌材料 | 第13-16页 |
·抗菌的概念 | 第14页 |
·抗菌剂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14-15页 |
·抗菌材料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 第15-16页 |
·细胞凋亡 | 第16-18页 |
·凋亡细胞与坏死细胞的比较 | 第17-18页 |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 第18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3页 |
第二章 稀土天冬氨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3-42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实验测试仪器 | 第24-25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5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25-26页 |
·稀土氯化物的合成 | 第25-26页 |
·稀土三元配合物的合成 | 第26页 |
·Eu~(3+)、La~(3+)、Tb~(3+)、Dy~(3+)、Y~(3+)三元掺杂配合物的合成 | 第26页 |
·配合物中稀土含量的分析 | 第26-27页 |
·RECl_3·xH_2O 中,x 值的测定 | 第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9页 |
·XRD 分析 | 第27-28页 |
·配合物的组成和一般性质分析 | 第28-29页 |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 第29-31页 |
·配合物的拉曼光谱 | 第31-33页 |
·配合物的紫外光谱 | 第33-34页 |
·~1HNMR 谱分析 | 第34-35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35-37页 |
·稀土掺杂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第三章 稀土天冬氨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42-70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紫外光谱法研究稀土三元配合物与CTDNA 的作用 | 第43-46页 |
·实验原理 | 第43-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配合物的抗菌性能测试 | 第46-5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50页 |
·菌种 | 第46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6-47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47页 |
·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制备 | 第47页 |
·活菌计数 | 第47-48页 |
·最小抑菌浓度实验(营养肉汤稀释法) | 第48页 |
·抑菌圈实验(培养基扩散法) | 第48-49页 |
·抑菌率实验(振荡烧瓶法) | 第49-50页 |
·配合物的抑菌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配合物与青霉素、头孢药物的比较 | 第52-53页 |
·粉体的抗菌长效性能评价 | 第53页 |
·抗菌机理初探 | 第53-56页 |
·La 三元配合物诱导K562 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癌细胞凋亡实验 | 第56-66页 |
·实验原理 | 第56-57页 |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7-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6页 |
·倒置光显镜观察配合物对K562 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59-60页 |
·荧光显微镜观察配合物对K562 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60-61页 |
·MTT 比色法观察配合物对K562 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61-65页 |
·稀土配合物抗肿瘤机理初探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70页 |
本文小结 | 第70-71页 |
硕士阶段主要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