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 ·技术背景 | 第7-8页 |
| ·主要工作 | 第8-9页 |
| ·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 第二章 IPTV及其组播传输 | 第10-18页 |
| ·IPTV | 第10-12页 |
| ·IPTV业务类型 | 第10-11页 |
| ·IPTV承载网 | 第11-12页 |
| ·组播 | 第12-15页 |
| ·组播树 | 第13-14页 |
| ·组播组成员管理 | 第14-15页 |
| ·组播路由协议 | 第15页 |
| ·IPTV承载网组播 | 第15-18页 |
| ·承载网组播现状 | 第15-16页 |
| ·承载网组播存在问题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MPLS组播 | 第18-33页 |
| ·MPLS组播框架 | 第18-23页 |
| ·标记发起方式 | 第19-21页 |
| ·信令的选择 | 第21-22页 |
| ·组播路由协议的影响 | 第22-23页 |
| ·组播流量工程 | 第23-27页 |
| ·流量工程 | 第23-25页 |
| ·组播流量工程 | 第25页 |
| ·组播流量工程树存在问题 | 第25-27页 |
| ·MPLS P2MP组播及其应用 | 第27-33页 |
| ·MPLS P2MP组播 | 第27-29页 |
| ·P2MP应用前景 | 第29-33页 |
| 第四章 MPLS RSVP-TE P2MP | 第33-51页 |
| ·RSVP的发展 | 第33-42页 |
| ·传统RSVP协议 | 第33-34页 |
| ·RSVP-TE | 第34-39页 |
| ·RSVP快速重路由 | 第39-42页 |
| ·RSVP-TE P2MP | 第42-49页 |
| ·RSVP-TE P2MP扩展 | 第42-43页 |
| ·RSVP消息扩展 | 第43-46页 |
| ·快速重路由 | 第46-48页 |
| ·Make-Before-Break | 第48-49页 |
| ·RSVP-TE P2MP信令过程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MPLS RSVP-TE P2MP系统设计 | 第51-62页 |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51-53页 |
| ·功能模块结构 | 第51-52页 |
| ·系统数据流模型 | 第52-53页 |
| ·系统软件环境 | 第53-55页 |
| ·路由器操作系统 | 第54页 |
| ·硬件支持包 | 第54页 |
| ·快速转发系统 | 第54页 |
| ·路由器应用程序 | 第54-55页 |
| ·RSVP-TE P2MP系统设计 | 第55-62页 |
| ·RSVP-TE模块划分 | 第55-56页 |
| ·信令子模块设计 | 第56-57页 |
| ·P2MP功能数据结构 | 第57-59页 |
| ·模块间接口设计 | 第59-60页 |
| ·用户接口设计 | 第60-62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2-64页 |
| ·工作总结 | 第62页 |
| ·工作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 附录 专业术语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