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川藏公路概况 | 第11-13页 |
·川藏公路泥石流研究发展的回顾 | 第13-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6-17页 |
第2章 川藏公路泥石流防治及预测技术研究 | 第17-55页 |
·川藏公路泥石流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危害 | 第17-28页 |
·川藏公路泥石流的成因 | 第17-21页 |
·川藏公路泥石流类型 | 第21-23页 |
·川藏公路泥石流特征 | 第23-25页 |
·川藏公路泥石流的危害 | 第25-28页 |
·川藏公路泥石流危险度区划与预测技术 | 第28-39页 |
·西藏干线公路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 第28-33页 |
·泥石流预测技术 | 第33-39页 |
·川藏公路泥石流防治现状及评价 | 第39-55页 |
·川藏公路泥石流防治现状 | 第39页 |
·川藏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评价 | 第39-44页 |
·川藏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技术措施 | 第44-50页 |
·泥石流地区公路养护 | 第50-52页 |
·抢修 | 第52-53页 |
·防治工程施工 | 第53-55页 |
第3章 地震诱发公路泥石流灾害研究 | 第55-81页 |
·中国地震泥石流灾害 | 第55-60页 |
·四川炉霍地震泥石流 | 第55-56页 |
·松潘─平武地震泥石流 | 第56-58页 |
·云南龙陵地震泥石流 | 第58-59页 |
·唐山地震泥石流 | 第59-60页 |
·川藏公路地震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 第60-63页 |
·地震泥石流成因及公路防治对策 | 第63-67页 |
·不同成因的地震泥石流公路防治对策 | 第63-65页 |
·以风险性分析为指导的山区公路地震泥石流防治原则 | 第65-67页 |
·通麦─105道班地震诱发泥石流研究 | 第67-81页 |
·通麦─105道班地震泥石流概况 | 第67-68页 |
·通麦─105道班主要泥石流工点分析 | 第68-81页 |
第4章 确定暴雨泥石流临界雨量的研究 | 第81-112页 |
·暴雨泥石流临界雨量研究概述 | 第81-87页 |
·用泥石流发生频率及暴雨频率推求临界雨量的探讨 | 第87-94页 |
·回归分析的理论依据及资料处理 | 第88-89页 |
·相关和回归分析 | 第89-91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91-94页 |
·模糊相似选择在确定泥石流沟危险雨情区上的应用 | 第94-103页 |
·模糊相似选择判定泥石流沟地面条件优先相似度的方法 | 第94-98页 |
·模糊相似选择确定泥石流沟临界雨量区的方法 | 第98-103页 |
·用泥石流沟地面条件的模糊聚类分析确定临界雨量的方法 | 第103-108页 |
·聚类因子的确定 | 第103-105页 |
·泥石流沟地质、地貌条件的聚类分析 | 第105-107页 |
·确定临界雨量的方法 | 第107-108页 |
·根据泥石流形成机理确定临界雨量的方法 | 第108-11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12-113页 |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