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进展状况 | 第9-10页 |
1-2-1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发展 | 第9页 |
1-2-2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与方法 | 第11-21页 |
§2-1 概述 | 第11页 |
§2-2 斜拉桥施工控制原理 | 第11-14页 |
2-2-1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特点 | 第11页 |
2-2-2 施工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 第11-12页 |
2-2-3 线性系统理论 | 第12-13页 |
2-2-4 最优控制 | 第13页 |
2-2-5 最优估计 | 第13页 |
2-2-6 系统辨识 | 第13页 |
2-2-7 自适应控制 | 第13-14页 |
2-2-8 神经网络 | 第14页 |
2-2-9 灰理论 | 第14页 |
§2-3 斜拉桥施工计算的一般内容 | 第14页 |
2-3-1 施工方案 | 第14页 |
2-3-2 结构分析程度 | 第14页 |
2-3-3 非线性影响 | 第14页 |
2-3-4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 第14页 |
2-3-5 温度 | 第14页 |
§2-4 斜拉桥施工控制计算的方法 | 第14-20页 |
2-4-1 斜拉桥静载作用下的合理索力分析 | 第14-15页 |
2-4-2 初始张拉力与施工预拱度的确定 | 第15页 |
2-4-3 桥梁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方法 | 第15-19页 |
2-4-4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法 | 第19-20页 |
§2-5 斜拉桥施工监测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桥梁施工过程的模拟 | 第21-24页 |
§3-1 ANSYS软件概述 | 第21页 |
§3-2 应用ANSYS对桥梁施工过程的模拟研究 | 第21-24页 |
3-2-1 主梁的模拟 | 第21页 |
3-2-2 斜拉索的模拟 | 第21-22页 |
3-2-3 主梁预应力束效应的模拟 | 第22页 |
3-2-4 施工过程中挂篮的模拟 | 第22-23页 |
3-2-5 合龙段施工的模拟 | 第23-24页 |
第四章 ANSYS二次开发及在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 | 第24-37页 |
§4-1 概述 | 第24页 |
§4-2 ANSYS图形界面的开发 | 第24-29页 |
4-2-1 图形界面开发的几种语言 | 第24-26页 |
4-2-2 TCL/TK语言在图形界面开发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4-2-3 UIDL与TCL/TK综合使用 | 第28页 |
4-2-4 APDL语言 | 第28-29页 |
§4-3 施工控制图形界面的开发 | 第29-37页 |
4-3-1 图形界面的开发 | 第29-33页 |
4-3-2 ANSYS中工具条的添加 | 第33-37页 |
第五章 离石斜拉桥的施工控制 | 第37-47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37页 |
§5-2 控制原理 | 第37页 |
§5-3 控制的方法 | 第37-39页 |
5-3-1 结构计算系统 | 第37页 |
5-3-2 结构测试系统 | 第37-39页 |
5-3-3 误差分析系统 | 第39页 |
5-3-4 预报系统 | 第39页 |
§5-4 主梁施工阶段结构空间计算 | 第39-44页 |
5-4-1 复核成桥状态和施工状态 | 第39页 |
5-4-2 系统的运行过程 | 第39-40页 |
5-4-3 计算模型的模拟 | 第40页 |
5-4-4 立模标高的确定 | 第40页 |
5-4-5 参数识别算法 | 第40-41页 |
5-4-6 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5-4-7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 第41-42页 |
5-4-8 逐步计算的方法 | 第42-43页 |
5-4-9 用ANSYS计算的操作步骤 | 第43页 |
5-4-10 斜拉索换算弹性模量 | 第43-44页 |
§5-5 计算结果 | 第44-47页 |
5-5-1 索力的计算结果 | 第44-46页 |
5-5-2 预拱度的设置 | 第46页 |
5-5-3 需要考虑的问题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