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1 导论 | 第17-37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7-26页 |
·实践发展的需要 | 第18-22页 |
·理论研究的需要 | 第22-25页 |
·其它方面的需要 | 第25-26页 |
·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 第26-29页 |
·研究的主要目标 | 第26-2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9-31页 |
·什么是高效生态农业 | 第29-30页 |
·怎么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 第30页 |
·如何提高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能力 | 第30页 |
·如何对高效生态农业进行实证分析 | 第30-31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31-34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31-3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33-34页 |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第34-3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34-35页 |
·主要不足之处 | 第35-37页 |
2 农业现代化及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 第37-59页 |
·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 第37-44页 |
·农业现代化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发展 | 第37-43页 |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43-44页 |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 第44-50页 |
·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阶段 | 第44-45页 |
·循环经济理论的运行机理 | 第45-48页 |
·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战略 | 第48-49页 |
·循环经济理论的成功实践 | 第49-50页 |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 第50-57页 |
·循环型农业的基本内涵 | 第50-52页 |
·循环型农业的研究内容 | 第52-55页 |
·循环型农业的实践模式 | 第55-56页 |
·循环型农业的发展道路 | 第56-57页 |
·简要评述与研究选题 | 第57-59页 |
3 主要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实践及其发展演变 | 第59-82页 |
·主要发达国家(地区)农业现代化历程及其发展演变 | 第59-64页 |
·主要发达国家(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成效 | 第59-61页 |
·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演变的趋势 | 第61-64页 |
·以色列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演变及启示 | 第64-69页 |
·以色列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的背景分析 | 第64-65页 |
·以色列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的成效分析 | 第65-66页 |
·以色列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 | 第66-69页 |
·以色列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 | 第69页 |
·中国台湾地区现代永续农业的发展演变及启示 | 第69-78页 |
·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背景分析 | 第69-70页 |
·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 第70-71页 |
·台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成效分析 | 第71-72页 |
·台湾地区新农业运动之施政架构 | 第72-74页 |
·台湾地区现代永续农业发展趋势 | 第74-77页 |
·台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 第77-78页 |
·中国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典型实践及其成效分析 | 第78-81页 |
·江苏省 | 第78-79页 |
·上海市 | 第79-80页 |
·辽宁省 | 第80页 |
·福建省 | 第80-81页 |
·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演变的基本经验及其借鉴 | 第81-82页 |
4 高效生态农业:浙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选择 | 第82-104页 |
·浙江高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82-86页 |
·农业发展阶段论 | 第82-83页 |
·农业持续发展论 | 第83-84页 |
·农业多功能性论 | 第84页 |
·生态农业及其在浙江的实践 | 第84-85页 |
·效益农业的提出与成功实践 | 第85-86页 |
·其它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86页 |
·浙江高效生态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发展 | 第86-93页 |
·现代农业的层次性及其对浙江的启示 | 第86-88页 |
·浙江高效生态农业的提出与生动实践 | 第88-93页 |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浙江高效生态农业 | 第93-99页 |
·高效生态农业的科学内涵 | 第93-96页 |
·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 | 第96-97页 |
·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功能 | 第97-99页 |
·浙江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与框架 | 第99-104页 |
·高效生态农业的SWOT分析 | 第99-101页 |
·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 | 第101页 |
·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框架 | 第101-104页 |
5 影响不同主体参与高效生态农业的因素分析 | 第104-128页 |
·研究的问题与目标 | 第104-105页 |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第105-109页 |
·理论分析 | 第105-106页 |
·研究假说 | 第106-109页 |
·数据来源与样本概况 | 第109-118页 |
·数据来源 | 第109页 |
·样本特征 | 第109-112页 |
·统计分析 | 第112-118页 |
·模型的选择与解释变量说明 | 第118-120页 |
·Logistic模型构建 | 第118-119页 |
·模型解释变量说明 | 第119-120页 |
·模型估计结果及其分析说明 | 第120-126页 |
·计量模型估计结果 | 第120-123页 |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第123-126页 |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126-128页 |
·主要结论 | 第126页 |
·政策含义 | 第126-128页 |
6 基于生态养殖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成效分析 | 第128-148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128-129页 |
·浙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与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 第129-132页 |
·浙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 第129-131页 |
·浙江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 第131-132页 |
·基于技术骨干的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成效分析 | 第132-137页 |
·数据来源 | 第132-133页 |
·样本特征 | 第133-134页 |
·统计分析 | 第134-137页 |
·生态养殖户与其他高效生态农业户间的比较 | 第137-142页 |
·户主特征与家庭特征比较 | 第138-139页 |
·质量安全及生态意识比较 | 第139-140页 |
·所在地环境特征比较 | 第140-141页 |
·政府扶持与引导比较 | 第141页 |
·组织化与社会化服务比较 | 第141-142页 |
·典型案例分析:金色平湖的绿色“点金术” | 第142-146页 |
·发展背景 | 第142页 |
·模式创新 | 第142-144页 |
·成功之路 | 第144-146页 |
·若干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146-148页 |
7 浙江高效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 第148-166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148-149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 | 第149-15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149-151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151-152页 |
·评价标准的相对性与权重的确定 | 第152-154页 |
·研究的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54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程序与方法 | 第154-155页 |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55-164页 |
·与已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关系 | 第155-156页 |
·一般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156-158页 |
·指标体系及相关指标描述 | 第158-161页 |
·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61-164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与完善 | 第164-166页 |
·指标权重的初步确定 | 第164页 |
·应用前景与发展完善 | 第164-166页 |
8 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策略选择与制度创新 | 第166-186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166-167页 |
·政府扶持农业的主要理论与政策依据 | 第167-169页 |
·主要理论依据 | 第167页 |
·WTO《农业协议》相关规定 | 第167-168页 |
·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客观必然性 | 第168-169页 |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策略与扶持体系构建 | 第169-179页 |
·政府扶持目标与发展策略选择 | 第169页 |
·政府需要加强的重点扶持领域 | 第169-173页 |
·政府扶持政策与实施体系构建 | 第173-179页 |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需要的组织制度创新 | 第179-184页 |
·培育核心农户,建立健全生产经营者进入退出机制 | 第179-181页 |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解决农业劳动者的结构性矛盾 | 第181-182页 |
·加强农业专业合作,提高组织化程度与市场竞争力 | 第182-183页 |
·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为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制度保障 | 第183-184页 |
·对现代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补充思考 | 第184-186页 |
9 全文总结与讨论 | 第186-191页 |
·主要结论 | 第186-188页 |
·政策启示 | 第188-189页 |
·发展前景 | 第189-190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90-191页 |
参考文献 | 第191-203页 |
附录1: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 第203-208页 |
附录2:浙江省生态养殖小区(养猪场)建设与环境管理问题调查问卷 | 第208-21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11-215页 |
致谢 | 第215-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