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丘陵区降雨侵蚀力模拟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降雨侵蚀力研究历程 | 第12-13页 |
·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侵蚀性降雨标准问题 | 第13-14页 |
·降雨特性与土壤流失关系 | 第14-16页 |
·降雨侵蚀力指标 | 第16页 |
·降雨侵蚀力的简易计算方法 | 第16-17页 |
·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20页 |
第2章 研究方案及试验设计 | 第20-25页 |
·立题依据 | 第20页 |
·研究方案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24页 |
·试验地概况及小区布设 | 第21-22页 |
·降雨装置及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模拟试验方案 | 第23页 |
·主要观测项目 | 第23-24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4-25页 |
第3章 人工模拟降雨的力学特性及相似性研究 | 第25-41页 |
·人工模拟降雨的力学特性 | 第25-37页 |
·降雨量与降雨强度 | 第25-26页 |
·降雨分布的均匀性 | 第26-27页 |
·雨滴大小测定及分布特征 | 第27-32页 |
·雨滴终点速度测定与计算 | 第32-33页 |
·雨滴动能测定及计算 | 第33-34页 |
·雨滴动能与雨强的关系 | 第34-36页 |
·雨滴动能的雨量算法 | 第36-37页 |
·降雨相似性研究 | 第37-40页 |
·降雨相似性研究动态 | 第37-38页 |
·紫色土丘陵区天然降雨动能研究概况 | 第38-39页 |
·降雨相似性问题的实现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降雨侵蚀力指标最佳组合参数确定 | 第41-50页 |
·降雨特性与紫色土壤流失量的关系 | 第41-46页 |
·降雨特性单因子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 | 第41-44页 |
·降雨特性复合因子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 | 第44-46页 |
·降雨侵蚀力指标最佳组合参数 | 第46-47页 |
·侵蚀力指标间的转化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降雨侵蚀力指标 R值的估算 | 第50-60页 |
·次降雨侵蚀力指标的雨量算法 | 第50-52页 |
·其它类型雨量资料估算侵蚀力的方法 | 第52-54页 |
·次降雨和日降雨的关系分析 | 第52-53页 |
·侵蚀力估算模型的定义及说明 | 第53页 |
·估算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3-54页 |
·涪陵区降雨侵蚀力季节性分布特征 | 第54-58页 |
·降雨量年内年际分布 | 第54-57页 |
·降雨侵蚀力季节分布特征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问题与讨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试验附图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与科研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