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可拓空间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8页 |
·创造性思维及其分类 | 第10-14页 |
·创造性思维概述 | 第10-12页 |
·创造性思维的分类 | 第12-14页 |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概述 | 第14-18页 |
·创造力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创造学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现有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模型及其不足 | 第18-22页 |
·创造性思维的认知理论模型 | 第18-20页 |
·创造性思维的计算理论模型 | 第20-22页 |
·现有创造性思维理论模型的不足 | 第22页 |
·可拓空间理论的提出 | 第22-23页 |
·创造性思维理论与产品创新设计 | 第23-26页 |
·产品创新与产品创新设计 | 第23-24页 |
·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创造性思维理论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第25-26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6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6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 第26-28页 |
2 可拓空间的理论框架研究 | 第28-40页 |
·引言 | 第28页 |
·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物元理论 | 第28-30页 |
·进化创造原理 | 第30-31页 |
·可拓空间理论的框架结构 | 第31-39页 |
·思维的空间性 | 第32页 |
·思维空间的定义及其特点 | 第32-35页 |
·思维空间的构造与扩展 | 第35-36页 |
·可拓空间的定义 | 第36-37页 |
·可拓空间的操作方法与创造流程 | 第37页 |
·可拓空间的类型与基本特征 | 第37-38页 |
·可拓空间理论的框架结构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可拓空间的变异操作研究 | 第40-50页 |
·引言 | 第40页 |
·可拓空间的构造操作 | 第40-41页 |
·可拓空间的扩展操作 | 第41-44页 |
·随机空间扩展 | 第41-42页 |
·基于特征的空间扩展 | 第42-44页 |
·可拓空间元素的变换与重构 | 第44-48页 |
·思维元素与思维因子的变换操作 | 第44-45页 |
·思维因子的联系重组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可拓空间的选择操作研究 | 第50-66页 |
·引言 | 第50页 |
·选择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50-52页 |
·选择的基本概念 | 第50-51页 |
·选择的基本类型 | 第51页 |
·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 | 第51-52页 |
·可拓空间的选择模型 | 第52-64页 |
·创造性思维的选择及其特点 | 第52-54页 |
·可拓空间选择的评价基础及其模型 | 第54-58页 |
·可拓空间中的选择及其内容 | 第58-59页 |
·可拓空间选择的基本方法 | 第59-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可拓空间理论的检验与应用 | 第66-82页 |
·引言 | 第66页 |
·来自创造过程中的思维现象的检验 | 第66-70页 |
·来自创新技法的检验 | 第70-75页 |
·可拓空间理论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 第75-80页 |
·产品创新设计中可拓空间的规范化操作方法 | 第75-77页 |
·可拓空间理论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 第77-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6 结论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A:攻读硕士期间作者完成的科研项目 | 第90页 |
附录 B:攻读硕士期间作者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9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