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引言 | 第9页 |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的发展 | 第9-12页 |
·串行通信技术 | 第10页 |
·现场总线技术 | 第10-11页 |
·以太网 | 第11-12页 |
·国内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先进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第12-13页 |
·通信网络的性能分析 | 第13页 |
·通信规约的研究 | 第13-14页 |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 第14页 |
·研究双嵌入式以太网技术的意义 | 第14-15页 |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2 双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方案 | 第16-32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双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方案的提出 | 第17-18页 |
·实现双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方案的硬件技术 | 第18-27页 |
·双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方案的硬件构成 | 第18-19页 |
·核心芯片MPC8260 的简介 | 第19-20页 |
·双嵌入式以太网硬件系统实现方案 | 第20-23页 |
·以太网通信通信模块的实现 | 第23-27页 |
·实现双嵌入式以太网通信的软件技术 | 第27-31页 |
·软件平台的选择 | 第27页 |
·双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方案任务的划分 | 第27-29页 |
·通信协议的实现 | 第29-30页 |
·以太网接口中断的实现 | 第30页 |
·双网快速切换的实现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变电站通信网络中数据流的研究 | 第32-44页 |
·引言 | 第32页 |
·变电站内通信网络数据流分析 | 第32-34页 |
·变电站内通讯网络数据流建模 | 第34-38页 |
·周期性数据流的模型 | 第34-35页 |
·随机性数据流的模型 | 第35-36页 |
·突发性数据流的模型 | 第36-38页 |
·变电站内嵌入式以太网数据传输模式的研究 | 第38-40页 |
·传统嵌入式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模式 | 第38页 |
·变电站内嵌入式以太网数据传输模式的选择 | 第38-40页 |
·分组广播技术在变电站嵌入式以太网数据传输中的实现 | 第40-43页 |
·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组播技术实现的前提 | 第41页 |
·组播协议 | 第41-42页 |
·组播技术的实现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变电站嵌入式以太网实时性能分析 | 第44-55页 |
·引言 | 第44页 |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报文分类及其传输性能要求分析 | 第44-45页 |
·变电站通信网络实时性能分析方法研究 | 第45-50页 |
·通信网络性能分析方法的现状 | 第45-46页 |
·OPNET 动态仿真建模技术 | 第46-50页 |
·变电站嵌入式以太网实时仿真分析 | 第50-54页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链路时延仿真分析 | 第50-52页 |
·端对端信息传递时延仿真分析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63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3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