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即时通讯系统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Erlang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知识介绍 | 第17-28页 |
·Erlang简介 | 第17-24页 |
·Erlang的世界观与错误观 | 第18-19页 |
·Erlang程序 | 第19-21页 |
·Erlang的特性 | 第21-24页 |
·Erlang OTP | 第24-27页 |
·OTP的架构 | 第24-25页 |
·OTP Behaviors | 第25页 |
·Mnesia数据库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系统总体概要设计 | 第28-33页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8-30页 |
·EChat系统总体结构 | 第30页 |
·EChat服务器的总体设计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服务器并发性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 第33-45页 |
·系统并发模型设计与实现 | 第33-38页 |
·任务处理模块的双进程并发模型 | 第35-36页 |
·协议解析模块的并发模型 | 第36-38页 |
·集中合作式负载均衡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44页 |
·负载均衡模型的研究及分析 | 第38-40页 |
·负载均衡模型的改进 | 第40-41页 |
·负载均衡算法研究及分析 | 第41-42页 |
·加权最小连接算法的改进 | 第42-43页 |
·负载均衡子系统的实现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基于Erlang的系统容错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 第45-56页 |
·Erlang监管树机制的研究及分析 | 第45-47页 |
·Erlang监管树机制的扩展与改进 | 第47-54页 |
·现场恢复监管树机制的思想 | 第47-48页 |
·现场恢复监管树机制的实现 | 第48-51页 |
·现场恢复监管树机制测试 | 第51-53页 |
·现场恢复监管树机制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 第53-54页 |
·基于Erlang的集群服务器节点容错 | 第54-55页 |
·节点的动态加入与退出 | 第54-55页 |
·节点的数据共享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Erlang下函数式语言代码重用研究 | 第56-66页 |
·Erlang语言的代码重用技术 | 第56-57页 |
·Erlang语言引入设计模式的研究 | 第57-65页 |
·策略者模式的Erlang语言实现探索 | 第57-61页 |
·观察者模式的Erlang语言实现探索 | 第61-64页 |
·设计模式在系统实现中的应用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系统其他关键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 第66-81页 |
·XMPP协议分析 | 第66-69页 |
·服务器各业务的设计分析 | 第69-72页 |
·服务器各业务的实现 | 第72-75页 |
·后台数据管理 | 第75-78页 |
·EChat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 第78-80页 |
·客户端设计 | 第78页 |
·客户端核心功能实现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八章 系统测试 | 第81-88页 |
·系统测试环境 | 第81-82页 |
·功能测试 | 第82-85页 |
·并发性测试 | 第85-86页 |
·容错性测试 | 第86-87页 |
·节点故障测试 | 第86-87页 |
·进程故障测试 | 第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89页 |
·本文总结 | 第88页 |
·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