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缩略语表 | 第15-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46页 |
·红树林概述 | 第16-20页 |
·红树林的定义 | 第16页 |
·我国红树林湿地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红树林湿地的资源价值和环境功能 | 第17-18页 |
·红树林湿地污染现状 | 第18-20页 |
·多环芳烃概述 | 第20-30页 |
·PAHs 的定义 | 第20-21页 |
·环境中PAHs 的来源 | 第21-22页 |
·环境中PAHs 的分布 | 第22-23页 |
·PAHs 在海岸带环境中的行为 | 第23-26页 |
·PAHs 的分析方法 | 第26-30页 |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目标 | 第30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1章参考文献 | 第31-46页 |
第2章 红树林区表层水、沉积物、底栖动物和植物样品中PAHs 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6-77页 |
·本章引言 | 第46-48页 |
·样品中PAHs 的萃取 | 第46-47页 |
·萃取液的净化 | 第47-4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8-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5页 |
·表层水中PAHs 的连续液-液萃取 | 第50-51页 |
·沉积物、底栖动物和红树植物样品中PAHs 的微波辅助萃取. | 第51-52页 |
·沉积物、底栖动物和红树植物样品中PAHs 的超声波萃取 | 第52页 |
·沉积物、底栖动物和红树植物样品中PAHs 的索氏萃取 | 第52-53页 |
·表层水、沉积物和底栖动物样品萃取液的净化 | 第53页 |
·红树植物样品萃取液的净化 | 第53-54页 |
·数据质量控制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72页 |
·PAHs 的微波辅助萃取的实验参数和优化实验设计 | 第55-59页 |
·红树植物中PAHs 的微波辅助萃取条件优化 | 第59-60页 |
·红树植物样品萃取液的净化 | 第60-64页 |
·各类样品中PAHs 的GC-MS 法测定 | 第64-69页 |
·各类样品中PAHs 的HPLC-FLD 法测定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页 |
第2章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第3章 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 PAHs 含量与来源研究 | 第77-102页 |
·本章引言 | 第77页 |
·采样站位的描述和样品采集 | 第77-80页 |
·实验部分 | 第80-81页 |
·样品中PAHs 的分析 | 第80页 |
·TOC 分析 | 第80页 |
·重金属分析 | 第80页 |
·沉积物粒度分析 | 第80-81页 |
·数据的多变量统计分析 | 第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97页 |
·表层沉积物中PAHs 的含量 | 第81-85页 |
·PAHs 的相关性分析 | 第85-89页 |
·PAHs 的来源分析 | 第89-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页 |
第3章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第4章 PAHs 在红树林生境中的迁移规律研究 | 第102-143页 |
·本章引言 | 第102-104页 |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第104-105页 |
·实验部分 | 第105-10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05-106页 |
·沉积物-PAHs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106页 |
·沉积物-PAHs 等温吸附实验 | 第106-107页 |
·溶解性有机碳(DOC)测定 | 第107页 |
·孔隙水中DOC-PAHs 的等温吸附实验 | 第107-108页 |
·植物和底栖动物样品含水率测定 | 第108页 |
·植物和底栖动物样品含脂率测定 | 第108页 |
·植物组织中脂类物质-PAHs 的等温吸附实验 | 第108-109页 |
·样品中PAHs 含量的测定 | 第10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35页 |
·沉积物-水体系中的PAHs 分配 | 第109-116页 |
·溶解性有机质对沉积物-水体系中的PAHs 迁移的影响 | 第116-122页 |
·植物组织的脂含量对植物-水体系中的PAHs 迁移的影响 | 第122-127页 |
·红树植物各组织中的PAHs 分布 | 第127-134页 |
·沉积物、底栖动物和植物组织中PAHs 含量的相关性 | 第134-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4章参考文献 | 第136-143页 |
贡献与展望 | 第143-144页 |
贡献 | 第143页 |
展望 | 第143-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