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金属杯芳烃的超分子自组装 | 第1-61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5页 |
·超分子化学和自组装 | 第10-14页 |
·超分子化学概念 | 第10-11页 |
·超分子化学中的分子识别 | 第11页 |
·超分子化学中的分子组装 | 第11-14页 |
·"金属中心矢量操纵"模型在超分子自组装中的应用 | 第14-25页 |
·金属矢量概念 | 第14-15页 |
·金属矢量操纵的超分子自组装 | 第15-25页 |
·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直接法 | 第25-26页 |
·间接法 | 第26页 |
·金属-有机超分子组装体的应用 | 第26-28页 |
·超分子催化剂与纳米反应器 | 第26-27页 |
·分子器件 | 第27-28页 |
·超分子化学的展望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5页 |
第二章 金属矢量的合成与表征 | 第35-41页 |
·课题背景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原料及试剂处理 | 第36-37页 |
·表征技术 | 第37页 |
·合成实验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手性金属杯芳烃的金属矢量操纵自组装 | 第41-52页 |
·课题背景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原料及试剂处理 | 第42-43页 |
·表征技术 | 第43页 |
·合成实验 | 第43-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手性金属杯芳烃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45-47页 |
·手性金属杯芳烃结构和性质的讨论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非手性金属杯芳烃的金属矢量操纵自组装 | 第52-61页 |
·课题背景 | 第52-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原料及试剂处理 | 第53页 |
·表征技术 | 第53页 |
·合成实验 | 第53-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分子碗结构和性质的讨论 | 第55-57页 |
·标准分子三角结构和性质的讨论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二部分 芦丁锰配合物的合成及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61-95页 |
摘要 | 第62-63页 |
Abstract | 第63-6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5-79页 |
·芦丁及芦丁金属配合物 | 第65-69页 |
·芦丁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 第66页 |
·芦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第66-67页 |
·芦丁金属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67-69页 |
·血清白蛋白的功能结构与光谱性质 | 第69-73页 |
·血清白蛋白的结构 | 第69-70页 |
·血清白蛋白的理化性质 | 第70页 |
·血清白蛋白的生理功能 | 第70-71页 |
·血清白蛋白的光谱性质 | 第71-73页 |
·血清白蛋白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73-76页 |
·金属离子 | 第73-74页 |
·金属配合物 | 第74-75页 |
·有机分子 | 第75-76页 |
·课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第二章 芦丁锰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79-86页 |
·课题背景 | 第79页 |
·实验部分 | 第79-80页 |
·原料及试剂处理 | 第79页 |
·表征技术 | 第79-80页 |
·实验操作 | 第8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0-84页 |
·配合物的表征 | 第80-84页 |
·结论 | 第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第三章 芦丁锰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86-95页 |
·课题背景 | 第86页 |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原料及试剂处理 | 第86-87页 |
·表征技术 | 第87页 |
·实验操作 | 第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3页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87-89页 |
·荧光光谱 | 第89-92页 |
·电化学研究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发表文章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