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前言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1页 |
·菌株 | 第19页 |
·质粒、载体和工具酶 | 第19页 |
·培养基 | 第19页 |
·抗生素 | 第19页 |
·引物 | 第19-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主要溶液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细菌的分离纯化 | 第21页 |
·质粒 DNA的大量制备 | 第21-22页 |
·Sepharose 2B柱纯化大量抽提的质粒 DNA | 第22页 |
·碱裂解法少量提取质粒 DNA | 第22页 |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2-23页 |
·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 | 第23页 |
·酶切 | 第23页 |
·酶切产物的处理 | 第23-24页 |
·连接 | 第24页 |
·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4页 |
·转化 | 第24-25页 |
·重组克隆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25页 |
·序列测定 | 第25页 |
·序列分析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41页 |
·限制性内切酶筛选结果 | 第25-26页 |
·酶切结果 | 第26页 |
·重组克隆子质粒电泳 | 第26页 |
·重组克隆子的酶切鉴定 | 第26页 |
·质粒的序列测定 | 第26-34页 |
·C48-1 菌株质粒的序列测定 | 第26-30页 |
·X73 菌株质粒的序列测定 | 第30-34页 |
·序列分析 | 第34-41页 |
·C48-1 菌株质粒的序列分析 | 第34-36页 |
·G+C 含量分析 | 第34页 |
·ORF和密码子倾向性分析 | 第34-36页 |
·重复序列分析 | 第36页 |
·酶切位点分析 | 第36页 |
·X73 菌株质粒的序列分析 | 第36-39页 |
·G+C含量分析 | 第36页 |
·ORF 和密码子倾向性分析 | 第36-39页 |
·重复序列分析 | 第39页 |
·酶切位点分析 | 第39页 |
·同源性比较 | 第39-41页 |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39-40页 |
·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质粒 | 第41页 |
·引物步行法测序策略 | 第41-42页 |
·G+C 含量与重复序列 | 第42页 |
·单一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 第42-43页 |
·序列同源性 | 第43页 |
4 小结与创新点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文献综述 | 第51-68页 |
附录 | 第68-83页 |
图版 | 第83-91页 |
封底 | 第91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91页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