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系统设计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 ·研究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4页 |
| ·地理信息系统 | 第8-11页 |
| ·GIS二次开发 | 第11-13页 |
| ·数据库设计方法与工具 | 第13-14页 |
|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系统设计 | 第16-35页 |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6-31页 |
| ·系统设计的原则 | 第16-17页 |
| ·系统的目标 | 第17-19页 |
| ·系统模块设置 | 第19-20页 |
| ·系统的组网方案 | 第20-22页 |
| ·系统硬件 | 第22-23页 |
| ·系统软件 | 第23-24页 |
| ·数据编码设计 | 第24-28页 |
| ·人机对话设计 | 第28-31页 |
| ·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31-35页 |
| ·功能设计的原则 | 第31页 |
| ·总体模块功能 | 第31-35页 |
|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建立 | 第35-56页 |
| ·GIS系统数据库设计的概念 | 第35-36页 |
| ·数据库设计目标 | 第36-37页 |
| ·数据库概念设计 | 第37-41页 |
|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 第37-38页 |
| ·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 | 第38-40页 |
| ·数据库地理实体类型确定 | 第40页 |
| ·地理实体属性范围 | 第40页 |
| ·实体间的基本关系 | 第40-41页 |
| ·数据库逻辑设计 | 第41-46页 |
| ·空间数据逻辑划分 | 第41-44页 |
| ·属性数据逻辑设计 | 第44-46页 |
| ·数据库物理设计 | 第46-47页 |
| ·空间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 第46-47页 |
| ·属性关系数据库文件 | 第47页 |
| ·空间数据库与非空间数据库的连接 | 第47页 |
| ·属性数据库表结构 | 第47-48页 |
| ·GIS数据仓库 | 第48-56页 |
| ·GIS数据仓库的关键技术 | 第49-52页 |
| ·GIS数据挖掘 | 第52-53页 |
| ·异构数据库的集成 | 第53-56页 |
| 第四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 | 第56-59页 |
| ·数据库设计标准及编码 | 第56页 |
| ·数据库和专题分析程序的连接 | 第56-57页 |
| ·数据绑定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应用 | 第59-62页 |
| ·钦州市土地需求预测与趋势分析模型 | 第59-60页 |
| ·土地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 | 第60页 |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 | 第60-61页 |
| ·基于神经网络辩识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仿真模型 | 第61-62页 |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附录 地理基本信息属性表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课题及发表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