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S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5页 |
·大环席夫碱配合物的开发和研究状况 | 第15-23页 |
·简述 | 第15-16页 |
·大环席夫碱配合物的应用进展 | 第16页 |
·大环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6-18页 |
·大环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实例 | 第18-21页 |
·大环席夫碱化合物合成中的一些问题 | 第21-22页 |
·大环席夫碱的结构表征 | 第22页 |
·席夫碱大环配合物的应用 | 第22-23页 |
·展望 | 第23-24页 |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24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单核席夫碱及亚甲基键联大环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 | 第25-33页 |
引言 | 第25页 |
·仪器、试剂及处理 | 第25-26页 |
·仪器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26页 |
·合成路线 | 第26-27页 |
·单核席夫碱配体L的合成 | 第27页 |
·单核席夫碱配合物L-M的合成 | 第27-28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体L_1的合成 | 第28页 |
·5,5’-亚甲基双水杨醛的制备 | 第28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体L_1的合成 | 第28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合物L_1-M的合成 | 第28-29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合物L_1-a的合成 | 第28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合物L_1-b的合成 | 第28-29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合物L_1-c的合成 | 第29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合物L_1-d的合成 | 第29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合物L_1-e的合成 | 第29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合物L_1-f的合成 | 第29页 |
·结果讨论及表征 | 第29-33页 |
·单核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表征 | 第29-30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体L_1及其配合物的物理性质 | 第30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体L_1及其配合物L_1-f的核磁共振谱 | 第30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体L_1及其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 第30-31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体L_1及其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 第31-32页 |
·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体L_1及其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率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33-42页 |
引言 | 第33页 |
·仪器、试剂及处理 | 第33页 |
·仪器 | 第33页 |
·试剂 | 第33页 |
·合成路线 | 第33-34页 |
·中间体的合成 | 第34-35页 |
·烷基二溴2的合成 | 第34-35页 |
·2,4-二羟基苯甲醛4的制备 | 第35页 |
·烷基二醛A_n(n=4,6,8)的制备 | 第35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L_n(n=4,6,8)的合成 | 第35-36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体L_4的合成 | 第35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体L_6合成 | 第35-36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体L_8合成 | 第36页 |
·结果讨论及表征 | 第36-42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L_n)的物理性质 | 第36页 |
·模板离子对合成大环席夫碱L_n的影响 | 第36-37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体(L_n)的~1HNMR谱 | 第37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L_n)及其含Ba(Ⅱ)L_6,L_8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 第37-38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体(L_n)的紫外-可见光谱 | 第38-39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体L_n及L_6.Ba(ClO_4)_2、L8.Ba(ClO_4)_2配合物的质谱分析 | 第39-41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体L_n的摩尔电导率 | 第41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体L_n的元素分析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42-47页 |
引言 | 第42页 |
·仪器、试剂及处理 | 第42页 |
·仪器 | 第42页 |
·试剂 | 第42页 |
·合成路线 | 第42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 | 第42-43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L_n的Mn~(3+)配合物的合成 | 第42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L_n的Fe~(3+)配合物的合成 | 第42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L_n的Co~(2+)配合物的合成 | 第42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L_n的Ni~(2+)配合物的合成 | 第42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L_n的Cu~(2+)配合物的合成 | 第42-43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L_n的Zn~(2+)配合物的合成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合物(L_n-M)的物理性质 | 第43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L_n)锌(Ⅱ)配合物的~1HNMR | 第43-44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L_n)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 第44-45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合物(L_n-M)的紫外-可见光谱 | 第45-46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合物(L_n-M)的摩尔电导率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荧光性质研究 | 第47-54页 |
引言 | 第47页 |
·荧光分析法 | 第47-48页 |
·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机制 | 第48页 |
·光致发光机制 | 第48页 |
(1) 金属离子微扰配体发光(L~*-L) | 第48页 |
(2) 配体微扰金属离子的特征荧光 | 第48页 |
·材料的分子结构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1) 共扼效应 | 第49页 |
(2) 刚性分子和共面效应 | 第49页 |
(3) 取代基效应 | 第49页 |
·仪器、试剂及处理 | 第49页 |
·仪器 | 第49页 |
·试剂 | 第49页 |
·实验 | 第49-52页 |
·单核席夫碱配体L、亚甲基键链大环席夫碱配体L_1及其锌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 第49-50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配体L_n的荧光性质 | 第50-51页 |
·新型大环席夫碱L_n-Zn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4页 |
·溶剂对席夫碱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52页 |
·系列席夫碱化合物中苯环上不同取代基对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一 | 第59-60页 |
附录二 | 第60-61页 |
附录三 | 第61-62页 |
附录四 | 第62-66页 |
附录五 | 第66-68页 |
附录六 | 第68-69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69页 |
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