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资源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 ·淫羊藿研究的现状 | 第9-19页 | 
| ·淫羊藿属植物种类 | 第9-12页 | 
| ·淫羊藿属植物种间关系及系统演化 | 第12-13页 | 
| ·淫羊藿属植物化学成分及中药价值 | 第13-15页 | 
| ·淫羊藿属植物指纹图谱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开发及利用情况 | 第17-19页 | 
| ·淫羊藿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0-23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3-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3-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 ·形态分类学研究 | 第26页 | 
| ·核型和 C 带 | 第26页 | 
| ·过氧化酶同工酶 | 第26-28页 | 
| ·种间杂交 | 第28页 | 
| ·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检测、分析 | 第28-29页 | 
| ·粗毛淫羊藿提取物制备工艺研究 | 第29-30页 | 
| ·粗毛淫羊藿幼叶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0-3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65页 | 
| ·淫羊藿属植物26 个收集系分类学研究 | 第32-35页 | 
| ·核型和 C 带 | 第35-42页 | 
| ·过氧化酶同工酶 | 第42-44页 | 
| ·种间杂交 | 第44-47页 | 
| ·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检测 | 第47-59页 | 
| ·粗毛淫羊藿提取物提取工艺 | 第59-63页 | 
| ·粗毛淫羊藿幼叶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63-65页 | 
| 4. 讨论 | 第65-76页 | 
| ·核型和 C 带 | 第65-66页 | 
| ·过氧化酶同工酶 | 第66页 | 
| ·种间杂交 | 第66-67页 | 
| ·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检测 | 第67-68页 | 
| ·淫羊藿属两新种的划分 | 第68-71页 | 
| ·淫羊藿属植物的系统进化 | 第71-74页 | 
| ·粗毛淫羊藿提取物提取工艺 | 第74页 | 
| ·粗毛淫羊藿幼叶愈伤组织诱导 | 第74-76页 | 
| 5. 结论 | 第76-77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 图版 | 第83-96页 | 
| 作者简介 | 第96-97页 | 
| 独创性声明与版权授权书 | 第97-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