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汽油发动机冷起动研究 | 第8-12页 |
| ·汽车排放法规对冷起动的影响 | 第8-10页 |
| ·汽油发动机冷起动研究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发动机和整车的冷起动匹配标定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第2章 汽油机电控系统及其电控系统部件 | 第13-28页 |
| ·发动机管理系统 | 第13-15页 |
| ·传感器和执行器 | 第15-23页 |
|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 第15-16页 |
| ·曲轴位置传感器 | 第16页 |
|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 第16-18页 |
| ·节流阀体 | 第18-19页 |
|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 第18页 |
| ·怠速控制装置 | 第18-19页 |
| ·加热型氧传感器 | 第19-20页 |
| ·进气温度和绝对压力传感器 | 第20-21页 |
| ·油轨总成 | 第21-22页 |
| ·碳罐电磁阀 | 第22-23页 |
| ·电动燃油泵 | 第23页 |
| ·三效催化转化器 | 第23页 |
| ·标定系统 | 第23-27页 |
| ·控制程序 | 第24页 |
| ·标定软件 | 第24-26页 |
| ·在线测量软件 | 第24-25页 |
| ·标定软件 | 第25-26页 |
| ·数据后处理软件 | 第26页 |
| ·辅助标定系统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发动机冷起动控制策略 | 第28-44页 |
| ·管理系统软件功能 | 第28-35页 |
| ·喷油与点火控制 | 第29-34页 |
| ·进气质量计算 | 第29页 |
| ·喷油控制 | 第29-30页 |
| ·空燃比调整 | 第30-31页 |
| ·管壁油膜现象 | 第31-32页 |
| ·点火控制 | 第32-33页 |
| ·爆震控制 | 第33-34页 |
|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 | 第34-35页 |
| ·车载诊断系统 | 第35页 |
| ·冷起动控制策略 | 第35-43页 |
| ·起动油量控制 | 第37-39页 |
| ·燃油预喷(Prime pulse) | 第38页 |
| ·起动模式(Crank A/F decay) | 第38-39页 |
| ·燃油衰减(Crank to run A/F blending) | 第39页 |
| ·起动点火控制 | 第39-40页 |
| ·发动机冷起动进气量控制 | 第40-42页 |
| ·怠速控制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冷起动的标定 | 第44-73页 |
| ·试验标定过程 | 第44页 |
| ·台架与整车系统参数 | 第44-46页 |
| ·基本台架标定试验 | 第46-58页 |
| ·基本喷油脉谱的制取 | 第47页 |
| ·点火提前角脉谱的制取 | 第47-48页 |
| ·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 | 第48-58页 |
| ·实验条件 | 第48-50页 |
| ·充气温度标定 | 第50页 |
| ·VE(充气效率)标定 | 第50-52页 |
| ·基本点火提前角标定 | 第52-54页 |
| ·功率加浓空燃比标定 | 第54页 |
| ·爆震窗口标定 | 第54-56页 |
| ·发动机性能试验 | 第56-58页 |
| ·冷起动标定 | 第58-71页 |
| ·系统冷起动标定试验 | 第58-64页 |
| ·夏季冷起动及热起动标定试验 | 第64-68页 |
| ·热浸,热起动 | 第65-66页 |
| ·冷起动 | 第66页 |
| ·热燃油处理试验(HOT FUEL HANDLING) | 第66-67页 |
| ·热浸置重复起动试验 | 第67-68页 |
| ·高原冷起动标定试验 | 第68-71页 |
| ·冷起动 | 第68-69页 |
| ·冷置冷起动 | 第69-70页 |
| ·热起动 | 第70-71页 |
| ·标定总结 | 第71-73页 |
| ·台架标定试验 | 第71页 |
| ·整车冷起动标定 | 第71-72页 |
| ·冷起动标定注意事项 | 第72-73页 |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 ·本课题的未来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