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及追踪源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原理及对策 | 第14-24页 |
·DoS/DDoS 攻击的原理 | 第14-16页 |
·DoS 攻击的原理 | 第14页 |
·DDoS 攻击的原理 | 第14-16页 |
·DDoS 攻击的分类 | 第16-18页 |
·按照攻击手段分类 | 第16页 |
·按照攻击策略的分类 | 第16-18页 |
·DDoS 攻击形式类比 | 第18-21页 |
·DDoS 攻击的对策研究 | 第21-23页 |
·DDoS 攻击的防御 | 第21-23页 |
·DDoS 攻击的检测 | 第23页 |
·DDoS 攻击的追踪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源的追踪 | 第24-30页 |
·攻击源追踪的定义 | 第24-25页 |
·常用的追踪方法介绍 | 第25-28页 |
·手动追踪法 | 第26页 |
·日志记录法 | 第26页 |
·IC MP 追踪法 | 第26-27页 |
·包标记追踪法 | 第27-28页 |
·各种追踪方法的比较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包标记追踪技术研究 | 第30-39页 |
·包标记追踪技术的发展 | 第30-31页 |
·基本包标记 | 第31-37页 |
·基本包标记原理 | 第31-35页 |
·基本包标记分析 | 第35-37页 |
·高级包标记 | 第37-39页 |
·高级包标记原理 | 第37页 |
·高级包标记分析 | 第37-39页 |
第5章 基于高级包标记技术的算法改进与实验仿真 | 第39-53页 |
·引言 | 第39页 |
·自适应标记算法 | 第39-41页 |
·基于高级包标记技术的算法改进 | 第41-45页 |
·基本假设 | 第41-42页 |
·标记信息的存放改进 | 第42-43页 |
·算法改进步骤 | 第43-45页 |
·改进后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45-47页 |
·实验仿真 | 第47-52页 |
·NS2 网络模拟器 | 第47-48页 |
·试验环境搭建 | 第48-4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授予硕士学位人员登记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