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经济动因分析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2页 |
| 第2章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经济动因分析的基础 | 第12-20页 |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2-14页 |
| ·公共产品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12-13页 |
|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第13-14页 |
| ·高等教育的供给与需求 | 第14-16页 |
| ·高等教育的供求系统 | 第14-15页 |
|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高等教育的供求 | 第15-16页 |
|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第16-17页 |
|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 第16页 |
| ·高等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 第16-17页 |
|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经济体制的适应 | 第17页 |
| ·高等教育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 | 第17-20页 |
|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第17-18页 |
| ·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第18-19页 |
|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第19-20页 |
| 第3章 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历程简析 | 第20-37页 |
|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简要回顾 | 第20-22页 |
|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概况 | 第20-21页 |
|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特征 | 第21-22页 |
|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弊端 | 第22页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历程 | 第22-29页 |
| ·恢复阶段(1978—1983) | 第23-24页 |
| ·探索阶段(1984—1991) | 第24-26页 |
| ·发展阶段(1992—1997) | 第26-28页 |
| ·扩张阶段(1998—今) | 第28-29页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29-37页 |
| ·办学投入渠道不畅 | 第29-33页 |
| ·市场调节作用不强 | 第33-34页 |
| ·政府职能行使不当 | 第34-37页 |
| 第4章 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经济动因 | 第37-52页 |
| ·经济持续增长刺激高等教育供需 | 第37-41页 |
| ·我国经济增长状况 | 第37-38页 |
| ·高等教育的供需提升 | 第38-41页 |
| ·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 第41-45页 |
| ·非公有制经济的产生和壮大 | 第41-42页 |
| ·民办高等教育大发展 | 第42-45页 |
| ·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中心城市办大学 | 第45-47页 |
| ·区域经济发展 | 第45-46页 |
| ·中心城市大学兴起 | 第46-47页 |
| ·对外贸易扩大带动中外联合办学 | 第47-49页 |
| ·对外贸易扩大 | 第47-48页 |
| ·中外合作办学展开 | 第48-49页 |
| ·知识经济促使高校提高办学水平 | 第49-52页 |
|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第49-50页 |
| ·高校办学水平提高 | 第50-52页 |
| 第5章 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对策 | 第52-64页 |
| ·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 | 第52-55页 |
| ·加大公办高校改革力度 | 第53页 |
| ·引导民办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 第53-55页 |
| ·开拓办学经费来源渠道 | 第55-57页 |
| ·财政拨款兼顾公平和效益 | 第55页 |
| ·开拓社会资金来源渠道 | 第55-56页 |
| ·提高高校自身筹措资金的能力 | 第56-57页 |
|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 第57-59页 |
| ·地域布局合理化 | 第57-58页 |
| ·层次分布合理化 | 第58-59页 |
| ·学科专业设置合理化 | 第59页 |
| ·转换政府职能 | 第59-61页 |
| ·加强教育立法 | 第60页 |
| ·制定教育规划 | 第60页 |
| ·教育督导评估 | 第60-61页 |
| ·教育咨询服务 | 第61页 |
| ·开放高等教育办学市场 | 第61-64页 |
| ·培育国内高等教育市场 | 第62页 |
| ·开拓国际高等教育市场 | 第62-64页 |
| 结语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