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我国传统第三部门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第一节 第三部门的概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第三部门存在的理论基础和功能 | 第16-20页 |
一、第三部门存在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二、第三部门的功能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青联组织的发展现状 | 第20-29页 |
第一节 青联组织的概况和历史沿革 | 第20-24页 |
一、青联的概况 | 第20-21页 |
二、青联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21-24页 |
第二节 青联的组织结构和特点 | 第24-29页 |
一、青联的组织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二、青联组织的职能 | 第25-26页 |
三、青联组织的特点 | 第26-29页 |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青联组织的发展困境 | 第29-43页 |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青联发展的新环境 | 第29-35页 |
一、青联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 第29-30页 |
二、社会转型为青联组织发展提供新环境 | 第30-35页 |
第二节 新时期青联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 第35-43页 |
一、角色困境 | 第35-36页 |
二、科层困境 | 第36-38页 |
三、管理困境 | 第38-39页 |
四、变革困境 | 第39-40页 |
五、青联组织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 | 第40-43页 |
第五章 新时期青联组织的发展对策 | 第43-56页 |
第一节 科学定位,树立青联组织的新形象 | 第43-45页 |
一、以代表青年的利益为核心,明确青联在新时期的角色定位 | 第43-44页 |
二、以构建青年组织的枢纽为目标,合理引导新兴青少年组织的发展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延伸职能,构建参与公共事务的坚实基础 | 第45-50页 |
一、发扬辅助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职能,强化党和青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 第45-47页 |
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服务青年的新需求 | 第47-49页 |
三、发挥利益代表职能,维护青年权益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创新机制,增强青联组织的工作活力 | 第50-56页 |
一、创新政府管理机制,优化青联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 | 第50-51页 |
二、创新组织机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青联的组织体系 | 第51-53页 |
三、创新参与机制,突出青年主体性与自主性 | 第53-54页 |
四、创新活动方式,构建社会化的工作机制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