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论走向社会的高校校园文化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前言第6-9页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第9-13页
 (一) 文化的内涵第9-10页
 (二) 校园文化的内涵第10-11页
 (三) 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的概念界定第11-13页
二、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的意义第13-20页
 (一) 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第13-14页
  1、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第13页
  2、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符合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第13页
  3、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必然选择第13-14页
 (二) 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顺应校园文化的发展要求第14页
  1、先进文化是在与消极文化的斗争中求得发展第14页
  2、高校校园文化要从社会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第14页
  3、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需要社会提供有力支持第14页
 (三) 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是管理育人的需要第14-18页
  1、校园文化走向社会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第14-16页
  2、校园文化走向社会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规范第16页
  3、校园文化走向社会帮助大学生把时代要求内化为自我意识第16-18页
  4、校园文化走向社会为大学德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文化支点第18页
 (四) 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是大学职能演变的客观需要第18-20页
三、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需要把握的原则第20-23页
 (一) 方向性原则第20-21页
 (二) 开放性原则第21页
 (三) 引导性原则第21-22页
 (四) 全面性原则第22页
 (五) 长期性原则第22-23页
四、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的主要途径第23-32页
 (一)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主要内容第24页
 (二)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实施步骤第24-26页
 (三)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的功用第26-32页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第26-28页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第28-30页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30-32页
五、高校校园文化走向社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32-36页
 (一) 要处理好“墙内文化”与“墙外文化”的关系第32-33页
 (二) 校园文化走向社会要追求与社会文化内在的一致性第33页
 (三) 要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的关系第33-3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6-38页
后记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通信数据中的隐写技术研究
下一篇:数字控制SPWM逆变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