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稻秸秆覆盖麦田细菌种群及小麦纹枯病发生的研究概况 | 第13-30页 |
一、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二、秸秆覆盖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三、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研究概况 | 第18-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0页 |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 第30-66页 |
第一章 稻秸秆覆盖麦田细菌种群数量及拮抗物质与小麦纹枯病发生的研究 | 第30-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1.1 试验田 | 第31页 |
1.2 培养基 | 第31-32页 |
1.3 试验处理 | 第32页 |
1.4 土样采集 | 第32页 |
1.5 微生物的分离 | 第32页 |
1.6 土壤样品中2,4-DAPG的提取 | 第32-33页 |
1.7 2,4-DAPG的含量分析 | 第33页 |
1.8 纹枯病发病情况调查 | 第33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2.1 秸秆覆盖对麦田根际和非根际总细菌数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2.2 秸秆覆盖对麦田产荧光假单胞菌数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2.3 2005年4月份土样中2,4-DAPG的含量 | 第36-37页 |
2.4 秸秆覆盖对小麦纹枯病害发生的影响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二章 稻秸秆覆盖麦田小麦根际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组成 | 第42-5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1.1 土壤样品和小麦纹枯病菌株 | 第43-44页 |
1.2 培养基 | 第44页 |
1.3 PCR反应所用引物 | 第44页 |
1.4 拮抗细菌的筛选 | 第44页 |
1.5 产荧光假单胞菌在总细菌中所占的比率 | 第44页 |
1.6 菌落PCR | 第44-45页 |
1.7 PCR扩增条件及电泳检测 | 第45页 |
1.8 PCR产物测序与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4页 |
2.1 小麦根际拮抗细菌的分离 | 第45-46页 |
2.2 对峙培养拮抗菌所占比率及平均抑菌带的大小 | 第46-48页 |
2.3 总细菌中产荧光假单胞菌所占比例 | 第48-49页 |
2.4 拮抗菌的菌落PCR | 第49-50页 |
2.5 所筛选拮抗菌的初步鉴定和组成分析 | 第50-54页 |
3 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三章 稻秸秆覆盖麦田细菌种群分子多态性的研究 | 第57-6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8-59页 |
1.1 土壤样品 | 第58页 |
1.2 其他材料及试剂 | 第58页 |
1.3 土壤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8-59页 |
1.4 基因组DNA的纯化 | 第59页 |
1.5 基因组DNA的PCR扩增 | 第59页 |
1.6 PCR反应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 | 第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2.1 小麦田土壤细菌总DNA提取 | 第59-61页 |
2.2 基因组DNA的PCR扩增 | 第61-62页 |
2.3 土样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 | 第62-63页 |
3 讨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全文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