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整体主义述评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其基本框架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2. 生态整体主义的发展历程 | 第12-17页 |
·生态学的整体论观点 | 第12-14页 |
·生态整体主义的产生 | 第14-15页 |
·对生态整体主义的概念考察 | 第15-17页 |
3. 生态整体主义的主要内容 | 第17-27页 |
·生态整体主义是一种哲学范式的转换 | 第17-18页 |
·从机械世界观转向生态世界观 | 第17-18页 |
·从个人主义世界观转向整体主义世界观 | 第18页 |
·生态整体主义扩大了伦理学的边界 | 第18-21页 |
·利奥波德提出“大地共同体”的概念 | 第19页 |
·罗尔斯顿提出“荒野转向”的概念 | 第19-20页 |
·奈斯提出“自我实现”的准则 | 第20-21页 |
·生态整体主义提出自然的价值 | 第21-24页 |
·利奥波德提出对大地共同体的义务 | 第21-22页 |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 | 第22-23页 |
·奈斯“生态中心平等主义”准则 | 第23-24页 |
·生态整体主义提出人与自然的道德准则 | 第24-27页 |
·利奥波德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大原则 | 第24-25页 |
·罗尔斯顿“遵循自然” | 第25-26页 |
·深层生态学的八大行动纲领 | 第26-27页 |
4. 对生态整体主义的评价 | 第27-35页 |
·生态整体主义可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 第27-29页 |
·生态整体主义的理论弱点 | 第29-32页 |
·应该避免生态至上主义 | 第32-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