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引言 | 第8-10页 |
1.2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0页 |
1.4 论文的组织 | 第10-12页 |
2 相关研究 | 第12-24页 |
2.1 网格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2.1.1 网格的概念 | 第12-13页 |
2.1.2 已有的网格项目 | 第13-14页 |
2.1.3 网格的应用现状 | 第14-16页 |
2.2 P2P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2.2.1 主要的P2P模型 | 第16-20页 |
2.2.2 P2P应用现状 | 第20页 |
2.3 语义网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4 服务发现的研究 | 第21-24页 |
3 服务发现模型的设计方案 | 第24-36页 |
3.1 基本框架 | 第24-25页 |
3.2 broker的结构设计 | 第25-27页 |
3.3 成员协议设计 | 第27-31页 |
3.4 服务请求的转发 | 第31-33页 |
3.5 服务语义描述的注册 | 第33-36页 |
4 模型中的本体划分与服务域的描述 | 第36-51页 |
4.1 语义Web服务 | 第36-40页 |
4.1.1 RDF(资源描述框架)和RDF Schema | 第36-39页 |
4.1.2 Web服务的查询和匹配 | 第39-40页 |
4.1.3 Web服务的合成 | 第40页 |
4.2 本体(Ontology) | 第40-48页 |
4.2.1 RDF在资源描述上的不足 | 第40-41页 |
4.2.2 Ontology定义 | 第41页 |
4.2.3 Ontology的结构 | 第41-44页 |
4.2.4 OWL语言 | 第44-48页 |
4.3 模型中服务的语义描述 | 第48-51页 |
4.3.1 服务剖析 | 第48-49页 |
4.3.2 服务模型 | 第49页 |
4.3.3 服务基础 | 第49-51页 |
5 成员协议的模拟实验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