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状体包被的纳米金的制备、表征及生物分子修饰
声明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4页 |
·纳米金 | 第10-11页 |
·纳米金的常规制备方法 | 第11-15页 |
·溶胶法 | 第11-12页 |
·液相法 | 第12-14页 |
·液-液两相法 | 第13页 |
·反胶束法 | 第13-14页 |
·晶种生长法 | 第14-15页 |
·树状体(dendrimer)制备纳米金 | 第15-17页 |
·纳米金的应用 | 第17-24页 |
·纳米金的修饰 | 第18页 |
·纳米金应用于DNA检测 | 第18-21页 |
·纳米金应用于蛋白质免疫检测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4-32页 |
·试剂及配制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实验部分 | 第24-32页 |
·配制反应所需溶液 | 第25页 |
·PPIHA制备纳米金 | 第25-28页 |
·反应比率R的影响 | 第26页 |
·反应时间t的影响 | 第26-27页 |
·反应温度T的影响 | 第27页 |
·反应物浓度C的影响 | 第27-28页 |
·搅拌速度v的影响 | 第28页 |
·pH值的影响 | 第28页 |
·NaBH_4和PPIHA共同制备纳米金 | 第28-29页 |
·NaBH_4加入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反应温度T的影响 | 第29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 | 第29页 |
·透射电镜测定 | 第29-30页 |
·粒度仪测定 | 第30页 |
·纳米金标记DNA序列 | 第30页 |
·与DNA单链连接 | 第30页 |
·修饰了纳米金的DNA单链互补 | 第30页 |
·纳米金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SA) | 第30-32页 |
·牛血清白蛋白纯度判断 | 第30页 |
·纳米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复合物的制备 | 第30页 |
·盐对纳米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复合物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59页 |
·PPIHA制备的纳米金 | 第32-46页 |
·比率R的影响 | 第32-37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量所得规律 | 第32-33页 |
·透射电镜测量所得的规律 | 第33-35页 |
·粒度仪测定所得的规律 | 第35-36页 |
·比率R的影响规律 | 第36-37页 |
·反应时间t的影响 | 第37-41页 |
·反应温度T的影响 | 第41-42页 |
·反应物浓度C的影响 | 第42-44页 |
·搅拌速度v的影响 | 第44-45页 |
·pH值的影响 | 第45-46页 |
·反应前pH值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45-46页 |
·反应后pH值对纳米金的影响 | 第46页 |
·PPIHA制备纳米金的最佳反应条件 | 第46页 |
·NaBH_4和PPIHA共同制备纳米金 | 第46-52页 |
·NaBH_4加入量V的影响 | 第46-49页 |
·反应温度T的影响 | 第49-52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所得规律 | 第49-51页 |
·透射电镜结果 | 第51-52页 |
·纳米金标记DNA序列 | 第52-55页 |
·PPIHA制备的纳米金标记DNA序列的原理 | 第52页 |
·DNA互补配对的实验现象 | 第52-54页 |
·DNA互补配对的实验现象分析 | 第54页 |
·方法的优缺点 | 第54-55页 |
·纳米金标记牛血清白蛋白 | 第55-59页 |
·纳米金标记牛血清白蛋白的原理 | 第55页 |
·牛血清白蛋白纯度判断 | 第55页 |
·纳米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 | 第55-57页 |
·盐对纳米金-BSA复合物的影响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硕士在读期间撰写的论文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