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41页 |
·树枝状化合物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树枝状化合物的基本合成方法 | 第12-14页 |
·树枝状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14页 |
·常见的树枝状化合物 | 第14-15页 |
·具有发光核心的树枝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5-31页 |
·树枝状稀土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树枝状化合物在磷光电致发光中的应用 | 第24-31页 |
·博士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41页 |
第二章 树枝状稀土铽配合物的研究 | 第41-72页 |
·设计思路 | 第41-42页 |
·吡唑啉类β-二酮为配体的树枝状稀土铽配合物的合成 | 第42-53页 |
·实验仪器、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树枝状配体及其相应铽配合物的合成 | 第43-53页 |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9页 |
·合成和表征 | 第53-57页 |
·晶体结构 | 第57-65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65页 |
·树枝状铽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65-67页 |
·配体三重态能级的测定 | 第67页 |
·能量转移过程的讨论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第三章 基于树枝状β-二酮配体的红光铱配合物的研究 | 第72-95页 |
·设计思路 | 第72-73页 |
·基于树枝状β-二酮配体的红光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3-76页 |
·实验仪器、分析方法 | 第73-74页 |
·合成路线 | 第74页 |
·基于树枝状β-二酮配体的红光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4-75页 |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75页 |
·电化学分析 | 第75-76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 | 第7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7页 |
·合成和表征 | 第76页 |
·晶体结构 | 第76-82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82页 |
·磷光光谱与磷光寿命 | 第82-86页 |
·电化学分析 | 第86-87页 |
·基于树枝状β-二酮配体的红光铱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87-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第四章 基于树枝状C^N配体的红光铱配合物的研究 | 第95-111页 |
·设计思路 | 第95页 |
·基于树枝状C^N配体的红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95-10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7页 |
·配合物(NG-2-nqp)_2Ir(acac)的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107-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1页 |
第五章 吡唑啉酮类配合物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111-128页 |
·设计思路 | 第111页 |
·实验部分 | 第111-11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3-117页 |
·铽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研究 | 第117-118页 |
·本节小结 | 第118页 |
·引言 | 第118-1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19-1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0-124页 |
·配合物(tpq)_2Ir(BDPO)电致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124-126页 |
·本节小结 | 第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28页 |
第六章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28-134页 |
1.树枝状稀土械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研究 | 第128-129页 |
2.树枝状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器件性能 | 第129-132页 |
3.小分子吡唑啉酮类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研究 | 第132-134页 |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