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我国地方商业银行战略联盟研究

1 概述第1-20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2-14页
 1.2 研究的目的第14-15页
  1.2.1 论文研究和目的第14-15页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5页
 1.3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 论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16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第16-18页
 1.6 研究的创新空间第18页
 1.7 本章小结第18-20页
2 地方商业银行战略联盟理论分析第20-42页
 2.1 战略联盟的概念及发展第20-21页
 2.2 战略联盟基础理论第21-29页
  2.1.1 交易费用理论第22-24页
  2.1.2 资源学说理论第24-27页
  2.1.3 合作竞争理论第27-29页
 2.3 战略联盟的基本特征第29-32页
 2.4 地方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分析第32-38页
  2.4.1 地方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第32-37页
  2.4.2 有关战略联盟的风险管理第37-38页
 2.5 我国地方商业银行研究第38-39页
 2.6 战略联盟的优劣势分析第39-40页
 2.7 文献研究评述第40页
 2.8 本章小结第40-42页
3 我国地方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研究第42-55页
 3.1 地方商业银行概述第42-43页
  3.1.1 地方商业银行的定义第42页
  3.1.2 地方商业银行的特点第42-43页
  3.1.3 地方商业银行的作用第43页
 3.2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形成的背景及发展变化第43-46页
  3.2.1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形成的背景第43-44页
  3.2.2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变化轨迹第44-46页
 3.3 地方性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比较研究第46-52页
  3.3.1 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和劣势第46-48页
  3.3.2 地方商业银行的优势和劣势第48-51页
  3.3.3 地方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比较的结论第51-52页
 3.4 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国际商业银行的比较第52-54页
 3.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地方商业银行战略联盟操作模式研究第55-76页
 4.1 组建战略联盟的可行性分析第55-58页
 4.2 银行业组建战略联盟的动因和对象第58-62页
  4.2.1 地方商业银行组建战略联盟的优势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第58-59页
  4.2.2 地方商业银行组成战略联盟的动因第59-61页
  4.2.3 地方商业银行组建战略联盟的对象第61-62页
 4.3 地方商业银行实施战略联盟的类型第62-63页
 4.4 地方商业银行实施战略联盟的操作模式第63-74页
  4.4.1 与外部服务公司的联盟第63-66页
  4.4.2 与其他金融机构联盟第66-73页
  4.4.3 借助外部智力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联盟第73-74页
 4.5 案例第74-75页
 4.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5 地方商业银行战略联盟的风险及其对策研究第76-96页
 5.1 地方商业银行联盟内相互信任的风险研究第76-86页
  5.1.1 信任的理解(含恪守诺言)第76-77页
  5.1.2信任风险的博弈分析第77-82页
  5.1.3 建立信任的对策研究第82-86页
 5.2 寻租风险第86-89页
  5.2.1 地方商业银行战略联盟寻租风险研究第86-88页
  5.2.2 地方商业银行战略联盟寻租风险的博弈分析第88-89页
 5.3 联盟各方逆向选择风险的控制研究第89-91页
  5.3.1 地方商业银行逆向选择风险的含义第89-90页
  5.3.2 地方商业银行逆向选择风险控制的理论分析第90-91页
 5.4 地方商业银行战略联盟的风险防范对策第91-94页
  5.4.1 明确自身的核心优势,确定联盟的领域第91页
  5.4.2 寻找合适联盟伙伴第91-93页
  5.4.3 做好谈判和定约工作第93页
  5.4.4 做好联盟中期工作第93-94页
  5.4.5 处理联盟组织行为有损自身利益的对策第94页
 5.5 本章小结第94-96页
6 地方商业银行战略联盟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研究第96-112页
 6.1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第96-99页
 6.2 考察地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现状第99-102页
 6.3 地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第102-111页
  6.3.1 重点开展中间业务和个人业务第102-105页
  6.3.2 建立现代化的业务网络第105-107页
  6.3.3 加强内部风险控制第107-109页
  6.3.4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第109-110页
  6.3.5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第110-111页
 6.4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7 论文总结第112-117页
 7.1 研究思路回顾第112-114页
 7.2 论文工作的主要特色和意义第114-116页
 7.3 论文研究的不足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6页
感谢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CDMA系统OTSR模式上行码片级基带接收算法方案设计及实现
下一篇:中国力学虚拟人颅骨系统研究及其在颌面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