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现状第10-12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第12-14页
  1-3-1 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第12-13页
  1-3-2 本文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及研究综述第14-21页
 2-1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第14-19页
  2-1-1 传统分析方法第14-15页
  2-1-2 基于财务指标的现代分析方法第15-17页
  2-1-3 基于金融理论和数学工具的现代风险度量模型第17-19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2-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9页
  2-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1页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外部信用风险实证研究第21-30页
   ·商业银行外部信用风险指标体系第21-23页
  3-1-1 外部信用风险体系第21页
  3-1-2 银行体系微观层面第21-22页
  3-1-3 金融市场环境的中观层面第22页
  3-1-4 宏观经济层面第22-23页
 3-2 我国商业银行外部信用风险评价的因子分析第23-30页
  3-2-1 因子分析基本思想及步骤第23页
  3-2-2 因子分析的步骤第23-24页
  3-2-3 因子分析结果第24-28页
  3-2-4 对我国银行体系信用风险的结构稳定性检验第28-30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实证研究第30-52页
 4-1 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指标体系的选取第30-37页
  4-1-1 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第30-31页
  4-1-2 指标体系的选取第31页
  4-1-3 指标体系的解释第31-33页
  附录:效率指数X8 的测算第33-37页
 4-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第37-46页
  4-2-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及步骤第37页
  4-2-2 2002 年分析结果第37-39页
  4-2-3 2003 年分析结果第39-41页
  4-2-4 2004 年分析结果第41-43页
  4-2-5 三年综合比较第43-46页
  4-2-6 Friedman秩检验第46页
 4-3 Logit模型分析第46-52页
  4-3-1 均值检验第46-48页
  4-3-2 Logit模型分析第48-52页
第五章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第52-58页
 5-1 本文的结论第52页
 5-2 存在的问题第52-54页
  5-2-1 我国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第52-53页
  5-2-2 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第53-54页
 5-3 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建议第54-57页
  5-3-1 创建良好的银行经营环境第54-56页
  5-3-2 健全商业银行制度第56-57页
 5-4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第57-58页
  5-4-1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7页
  5-4-2 研究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附录A第60-61页
附录B第61-63页
附录C第63-66页
附录D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dFeB永磁体表面电沉积Ni-P合金工艺及相关理论研究
下一篇:高分子—无机杂化膜扩散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