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正文 | 第8-47页 |
一、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8-11页 |
(一) 物权公示理论 | 第9-10页 |
(二) 物权行为理论 | 第10-11页 |
二、两种登记模式的比较及我国法的选择 | 第11-16页 |
(一) 登记对抗主义模式的作用机制 | 第11-12页 |
(二) 登记生效主义模式的作用机制 | 第12-13页 |
(三) 两种模式的比较 | 第13-14页 |
(四) 我国法的选择——应确定登记生效主义制度 | 第14-16页 |
三、预备登记制度 | 第16-27页 |
(一) 德国民法上的预备登记制度 | 第17-20页 |
(二) 日本民法上的预备登记制度 | 第20-23页 |
(三)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上的预告登记制度 | 第23-24页 |
(四) 预备登记制度与我国物权立法之借鉴 | 第24-27页 |
四、中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缺失与完善 | 第27-47页 |
(一) 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7-30页 |
(二) 我国现行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评析 | 第30-32页 |
(三) 完善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构想 | 第32-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