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桥梁养护、维修与整治论文

预应力CFRP布在混凝土桥梁加固中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20页
   ·FRP 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第9-17页
     ·FRP 在混凝土结构加固中的应用与研究第11-15页
     ·FRP 在新建结构中的应用与研究第15-17页
   ·预应力 FRP 加固混凝土梁的已有研究第17-19页
   ·本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预应力CFRP 布加固混凝土梁技术的研究第20-32页
   ·CFRP 布张拉设备的技术指标及机构构成第20-21页
   ·施工工艺及步骤第21-24页
   ·施工技术要点第24页
   ·预应力CFRP 布的张拉控制应力第24-25页
     ·张拉控制应力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第24-25页
     ·张拉控制应力允许值[σ_(cf,con)]的取值第25页
   ·预应力CFRP 布加固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分析第25-32页
     ·预应力损失的分类第25-28页
     ·预应力损失计算第28-29页
     ·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措施第29-32页
第3章 试验研究方案第32-49页
   ·试件设计第32-41页
     ·试验梁的基本参数第32-33页
     ·试验梁的模板图及配筋图第33-35页
     ·预应力RC 梁预应力筋的张拉第35-38页
     ·试验梁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第38-41页
   ·加固方案第41-47页
   ·加载方案第47页
   ·测点布置第47-49页
第4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9-101页
   ·CB-1 梁第49-56页
     ·试验过程和试验现象第49-50页
     ·荷载—挠度曲线第50页
     ·截面应变分布第50-51页
     ·混凝土应变第51页
     ·钢筋应变第51-52页
     ·碳纤维布应变第52-54页
     ·弯矩—曲率关系第54页
     ·裂缝特征第54-56页
   ·CB-2 梁第56-63页
     ·试验过程和试验现象第56-57页
     ·荷载—挠度曲线第57-58页
     ·截面应变分布第58页
     ·混凝土应变第58-59页
     ·钢筋应变第59页
     ·碳纤维布应变第59-60页
     ·弯矩—曲率关系第60-61页
     ·裂缝特征第61-63页
   ·CB-3 梁第63-69页
     ·试验过程和试验现象第63-64页
     ·荷载—挠度曲线第64页
     ·截面应变分布第64-65页
     ·混凝土应变第65页
     ·钢筋应变第65页
     ·碳纤维布应变第65-67页
     ·弯矩—曲率关系第67页
     ·裂缝特征第67-69页
   ·CB-4 梁第69-78页
     ·未加固梁预裂试验第69-71页
     ·CFRP 布预应力张拉第71-72页
     ·加固后第二阶段试验第72-78页
   ·CB-5 梁第78-84页
     ·试验过程和试验现象第78-79页
     ·荷载—挠度曲线第79页
     ·截面应变分布第79页
     ·混凝土应变第79-80页
     ·钢筋应变第80页
     ·碳纤维布应变第80-82页
     ·弯矩—曲率关系第82页
     ·裂缝特征第82-84页
   ·PB-1 梁第84-90页
     ·试验过程和试验现象第84-85页
     ·荷载—挠度曲线第85页
     ·截面应变分布第85-86页
     ·混凝土应变第86页
     ·钢筋应变第86页
     ·碳纤维布应变第86-88页
     ·弯矩—曲率关系第88页
     ·裂缝特征第88-90页
   ·PB-2 梁第90-96页
     ·试验过程和试验现象第90-91页
     ·荷载—挠度曲线第91页
     ·截面应变分布第91-92页
     ·混凝土应变第92页
     ·钢筋应变第92页
     ·碳纤维布应变第92-94页
     ·弯矩—曲率关系第94页
     ·裂缝特征第94-96页
   ·试验结果汇总第96-101页
第5章 受弯性能和承载力分析第101-121页
   ·受弯性能全过程分析第101-108页
   ·破坏模式第108-112页
   ·受弯承载力分析第112-117页
     ·基本假定第112-113页
     ·分析方法第113-117页
   ·受弯承载力计算第117-119页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第119-12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21-124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121-122页
   ·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7页
致谢与声明第127-12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
下一篇:煤层底板隔水层阻抗高压水侵入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