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1. 前言 | 第10-17页 |
| ·玉米大斑病的概述 | 第10页 |
|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的研究现状及病害循环 | 第10-11页 |
| ·玉米大斑病致病性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玉米大斑病抗病性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现状 | 第12-13页 |
| ·化学防治 | 第12页 |
| ·农业防治 | 第12-13页 |
| ·生物防治 | 第13页 |
| ·绿色粘帚霉的生物防治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与抗性相关的酶系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 ·玉米大斑病病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17页 |
| ·病株的采集 | 第17页 |
| ·玉米大斑病病菌的分离和纯化 | 第17页 |
| ·绿色粘帚霉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17页 |
| ·玉米大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7-18页 |
| ·温度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 ·PH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 第18页 |
| ·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 第18页 |
|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 第18页 |
| ·绿色粘帚霉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 第18-19页 |
| ·绿色粘帚霉生长速度的测定 | 第18页 |
| ·对峙培养 | 第18-19页 |
| ·绿色粘帚霉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大斑病病菌抑制作用的测定 | 第19页 |
| ·绿色粘帚霉易挥发性代谢产物对大斑病病菌抑制作用的测定 | 第19页 |
| ·玉米白交系对大斑病的抗病性调查 | 第19-20页 |
| ·绿色粘帚霉发酵液与水杨酸、草酸对玉米大斑病的诱导抗性的比较 | 第20-21页 |
| ·室内玉米苗期诱导实验 | 第20页 |
| ·大田苗期诱导实验 | 第20-21页 |
| ·诱导后几个与抗性相关的酶活性的测定 | 第21-22页 |
| ·多酚氧化酶(PPO)的提取和活性的测定 | 第21页 |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提取和活性的测定 | 第21-2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9页 |
|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 第22-24页 |
| ·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 第22页 |
| ·温度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 ·pH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 第23页 |
|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 ·绿色粘帚霉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 第24-28页 |
| ·绿色粘帚霉生长速度的测定 | 第24-25页 |
| ·对峙培养 | 第25-26页 |
| ·绿色粘帚霉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大斑病病菌抑制作用的测定 | 第26-27页 |
| ·绿色粘帚霉易挥发性代谢产物对大斑病病菌抑制作用 | 第27-28页 |
|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的抗病性调查 | 第28-29页 |
| ·室内苗期诱导后几个与抗性相关的酶活性变化的测定 | 第29-33页 |
|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9-31页 |
|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 | 第31-33页 |
| ·大田诱导实验中几个与抗性相关的酶活性变化的测定 | 第33-37页 |
|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3-35页 |
|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 | 第35-37页 |
| ·在大田诱导实验中,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病性的调查 | 第37-39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9-43页 |
|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 第39-40页 |
| ·绿色粘帚霉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拮抗作用 | 第40页 |
|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的抗病性调查 | 第40-41页 |
| ·苗期诱导后几个与抗性相关的酶活性变化的测定 | 第41-42页 |
| ·在大田诱导实验中,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病性的调查 | 第42页 |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