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 | 第12-14页 |
1.4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2章 BOT投融资方式的基本理论 | 第16-33页 |
2.1 BOT方式的含义与特征 | 第16-19页 |
2.2 BOT投资方式的合同体系及其法律关系 | 第19-22页 |
2.3 BOT方式的运作程序 | 第22-23页 |
2.4 BOT方式的特许权协议 | 第23-27页 |
2.4.1 特许权协议的种类 | 第23页 |
2.4.2 正式特许权协议的特征 | 第23-24页 |
2.4.3 正式特许权协议的性质 | 第24-26页 |
2.4.4 特许权协议的效力 | 第26-27页 |
2.5 BOT方式的风险分析 | 第27-28页 |
2.6 BOT方式的政府保证 | 第28-32页 |
2.6.1 BOT方式政府保证的含义与性质 | 第28-29页 |
2.6.2 BOT方式政府保证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2.6.3 我国BOT方式政府保证的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BOT投融资方式在中国的运用 | 第33-51页 |
3.1 BOT方式在中国运用的背景 | 第33-34页 |
3.2 BOT方式在中国运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4-39页 |
3.2.1 BOT方式的作用 | 第35-36页 |
3.2.2 我国运用BOT方式的必要性 | 第36-38页 |
3.2.3 我国运用BOT方式的可行性 | 第38-39页 |
3.3 BOT方式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现 | 第39-42页 |
3.3.1 西部大开发与BOT方式的运用 | 第40-41页 |
3.3.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BOT方式的运用 | 第41-42页 |
3.4 BOT方式在我国运用的障碍分析及对策 | 第42-44页 |
3.5 BOT项目案例研究 | 第44-50页 |
3.5.1 英法海底隧道工程BOT项目之案例分析 | 第44-46页 |
3.5.2 广西来宾B电厂BOT项目之案例分析 | 第46-48页 |
3.5.3 BOT项目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启示 | 第48-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BOT方式在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 | 第51-65页 |
4.1 BOT方式在我国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51-55页 |
4.1.1 BOT方式在我国的法律规定 | 第51-53页 |
4.1.2 我国目前BOT方式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53-55页 |
4.2 借鉴BOT国际立法经验与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55-58页 |
4.2.1 联合国《私人融资基础设施项目法律指南》 | 第56-57页 |
4.2.2 其他国家BOT方式的立法情况 | 第57页 |
4.2.3 我国对BOT方式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57-58页 |
4.3 我国BOT方式立法的框架 | 第58-62页 |
4.3.1 我国BOT方式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58-59页 |
4.3.2 BOT方式立法的总则规定 | 第59-60页 |
4.3.3 BOT方式立法的程序性规定 | 第60-61页 |
4.3.4 BOT方式立法的实体性规定 | 第61-62页 |
4.4 BOT方式立法的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