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关键词> | 第2-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关键词> | 第4-8页 |
| 1 绪论──历史文化名城的呼唤 | 第8-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4页 |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含义 | 第8-10页 |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世界潮流 | 第10-12页 |
| ·中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历程和体系 | 第12-14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14-20页 |
| ·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定位及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定位 | 第20页 |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21页 |
| <引文> | 第21-23页 |
| 2 名城开封的历史文化特征及现状分析 | 第23-51页 |
| ·名城开封的历史文化特征 | 第23-46页 |
| ·历史沿革 | 第23-24页 |
| ·历史环境特征 | 第24-26页 |
| ·开封城池的布局及历史变迁 | 第26-29页 |
| ·名城开封历史上的社会经济特征 | 第29-31页 |
| ·名城开封重要文物古迹简述 | 第31-38页 |
| ·历史人物与开封遗址 | 第38-42页 |
| ·名城开封历史上的风物人情 | 第42-46页 |
| ·名城开封的现状分析 | 第46-50页 |
| ·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历史变迁 | 第46-47页 |
| ·20 世纪开封名城形态的重大变化及保护观念概述 | 第47页 |
| ·开封名城保护当前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 <引文> | 第50-51页 |
| 3 开封名城保护的战略意义及理论探索 | 第51-79页 |
| ·开封名城保护的战略意义 | 第51-56页 |
| ·开封名城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 第52-53页 |
| ·保护开封名城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优势资源 | 第53-54页 |
| ·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就是潜在的经济实体 | 第54-56页 |
| ·开封名城保护理论的探索 | 第56-76页 |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分析 | 第56-59页 |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策 | 第59-60页 |
| ·开封名城保护的内容与方法 | 第60-76页 |
| ·开封名城的特色类型定位 | 第60-61页 |
| ·保护的层次及内容 | 第61-66页 |
| ·开封名城保护的方法 | 第66-76页 |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科学含义、方针及原则 | 第76-78页 |
| <引文> | 第78-79页 |
| 4 旅游业与名城开封的保护开发 | 第79-92页 |
| ·发展旅游业与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的关系 | 第79页 |
| ·开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分析 | 第79-85页 |
| ·名城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条件 | 第79-82页 |
| ·名城开封旅游资源的特点 | 第82-83页 |
| ·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 | 第83-85页 |
| ·名城开封旅游开发策略 | 第85-91页 |
| ·旅游地形象与城市形象的塑造——“宋之都、水之城、菊之乡” | 第85-89页 |
| ·以市场为导向,构造名城开封旅游业的发展 | 第89-91页 |
| ·名城开封与周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的合作开发 | 第91页 |
| <引文> | 第91-92页 |
| 5 开封名城发展模式的探讨 | 第92-106页 |
| ·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模式的探讨 | 第92-93页 |
| ·中国小型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模式研究 | 第93-96页 |
| ·保护非常完整型 | 第93-94页 |
| ·保存比较完整型 | 第94页 |
| ·保存—般型 | 第94-96页 |
| ·开封城市规划布局结构的构想 | 第96-101页 |
| ·名城开封保护与发展保障体系的构想 | 第101-105页 |
| <引文> | 第105-106页 |
| 结语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09页 |
| 图表目录 | 第109-111页 |
| 后记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