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研究与应用

第一章 绪论第1-10页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概念第7页
   ·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现状第7-8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论文研究的内容第9-10页
第二章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第10-24页
   ·科学计算可视化基本模型第10-12页
   ·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类型第12-14页
     ·数据本身的类型第12-13页
     ·数据分布及连接关系类型第13-14页
   ·两类可视化算法第14-15页
   ·三维数据场面可视化的技术问题第15-22页
     ·数据预处理第15页
     ·映射第15页
     ·绘制第15-22页
     ·显示第22页
   ·三维数据场体可视化的技术问题第22-24页
     ·空域体绘制技术第22-23页
     ·频域体绘制技术第23-24页
第三章 地质体可视化第24-36页
   ·散乱数据场可视化第24-27页
     ·散乱数据插值第24-25页
     ·算法介绍第25-27页
   ·地质体数据表示第27-28页
     ·3D 栅格结构第27-28页
     ·规则网格结构第28页
   ·地质体构造建模第28-32页
     ·断层约束下的插值技术第29页
     ·辐射、吸收模型第29-32页
   ·地质体属性建模第32-36页
第四章 三维交互技术第36-43页
   ·三维交互的技术难点第36页
   ·三种基本动作第36-38页
   ·屏幕拾取第38-40页
     ·问题描述第38页
     ·算法实现第38-40页
   ·二维仿真虚拟球控制器第40-43页
第五章 地质建模软件的开发第43-52页
   ·开发工具第43-45页
     ·OpenGL第43-44页
     ·VTK第44页
     ·Microsoft Visual C++第44-45页
   ·设计方案第45页
   ·体系结构设计第45-47页
   ·模块功能第47-48页
     ·核心构件库的模块功能第47页
     ·三维地质建模系统模块功能第47-48页
   ·详细设计第48-52页
     ·核心构件库模块设计第48-51页
     ·三维地质建模系统模块设计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附录A第56-57页
附录 B第57-58页
大庆石油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第58-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快速氨化、微贮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发酵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大气层电波传播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性能的影响